左宗棠如果真的由张亮基移交,恐怕就犯了禁,就会成为大事情了,绝过不了后来樊燮案一关。真相是左宗棠随张亮基去了湖广,然后辞归,在家里呆了一段时间,再由骆秉章聘为幕僚,中间有过清清楚楚的空挡,这才不干禁,“劣幕把持”的罪名才扣不上。
骆秉章的贡献巨大,优点很多,但是,却被大大地边缘化了,几乎从人们眼中消失,一个大作家关于左宗棠的相关人物名单中,就根本看不到骆秉章三个字,堪称巨大的笑话。
如果我们认真地梳理一下晚清史,骆秉章这个人物是绝对绕不过的。骆秉章在资金缺乏、官绅抵制的情况下,排除万难抢修了长沙城墙,使得太平军到达湖南以后,成功保住长沙成为可能;他在既无军饷,又无士兵的条件下,看到湘乡百姓前往省城鸣冤,人人束手无策,能够选派已经派往他处的能吏朱孙诒,改任湘乡知县,嘱咐他努力创办团练,依靠本县的力量,在太平军进入湖南之前清理湘乡匪患。朱孙诒不负重托,完成了这个任务,湘乡的团练在他的任内达到几十万之巨的规模,后来的湘军诞生,有了坚实的基础。
全国有那么多的团练大臣,只有曾国藩成了气候,但也只有曾国藩一人硬是把湖南团练办得独立于巡抚节制之外,变得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私人财产,和“帮办团练大臣”的命令完全不相符,由此和整个湖南官场闹出巨大的矛盾,这个矛盾的责任方,到底在骆秉章,还是在曾国藩?尽管实情如此,却丝毫没有影响骆秉章对于湘军的支持。曾国藩离开衡阳初试牛刀,就遇上了靖港之败,湖南官场的人们纷纷要求弹劾曾国藩,解散湘军,骆秉章不为所动,以绿营和湘军配合,赢得了湘潭大捷。湘军东征,湖南的人力物力“扫数以从”,就连实缺的湖南提督塔齐布,明明是绿营的总指挥也丢下工作跟了去了,骆秉章都根本没有拦阻。湘军出省,短短半年就大败亏输,骆秉章根本没有看笑话,更没有使阴招借机干掉曾国藩,他全力以赴,不遗余力地支援曾国藩,湘军的水师、陆师都很快重整旗鼓,规模超出了第一次东征。有了这样的后盾,曾国藩本应发愤图强,创造湘军的辉煌,但是他却借父忧奔丧离营,一甩手长达十六个月猫在家里,骆秉章也没有坐等湘军没落,他迅速派出王錱东援江西,老湘营在全建制三千人的基础上,又增加一千,王錱过劳而死,但整个战局却转危为安,终于取得了江西“全省肃清”的胜利。三年时间,湖南支援江西的军饷,高达三百万两,而湖南本来是一个非常贫弱的省份,一年财政收入不过才二十余万两。骆秉章对于湘军,对于湖南的贡献有多大?由此便可见一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