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就认识了陈苏娟老师,简单的学了思维导图,当时的自己怎么也没有想到今天会走进这个认证班,并且立志当一个思维导图的讲师。我问我自己在这个新领域里有没有让我想一想就觉得很激动的部分呢?有,就是能给孩子们上课的场景。这是我内在的资源部分,今天写下来也是想要提醒自己,日后能量低了回来找一找初心和起源!
第一天的课程我大致有以下三条体会:
1.思维脑图,左右脑并用实属不易。
我是右脑思维的人,为此在逻辑和分类上即便经过了职场10多年的打磨,做事和思考依然是凭直觉和随意发散的,当时让我写个自我介绍,真不知道该如何聚焦然后呈现。下午的课堂练习中,老师让我们画一副关于“烧烤清单”的导图,我最后把吃的和用的,咔咔分成两大块,完了以后出来的效果就是画面不平衡,两个分支里的东西种类太多了,有点小遗憾。看看旁边同学的作品把人员安排也写进去 了,我觉得和命题偏离了,但是老师说这样也可以?所以我当下的理解是画导图最好是至少分4类,减少每个分支上开叉,便于记忆和识别。
我自己觉得还有一些美术的功底,十多年来也没有时间好好静下来画一幅画,现在接触了导图,打算买一本插画书和孩子们一起练起来。
2.创造画面感,才能记得牢。
苏娟老师再次呈现了三条腿、两条腿和一条腿的绕口令,这次我脑中真的是因为浮现了画面,理解了意思,当场就还原了全部的句子。但是如果不时刻提醒自己联想记忆,这个方法我们真的不习惯。上午组员之间相互用中心图来表达自己的名字,我们的组长李振想不出来该如何呈现,苏娟老师指导说,你想一下一根针插在梨上,谐音就是李振啊。我们都惊叹于这样的创意。我想这是日积月累的刻意练习才能培养出惯性思维。还有王金同学的“皇冠”,我是个脸盲加名字盲,为何能快速记住,应该就是图像的力量。
下午开场游戏,让团队中的成员用图画的方式来呈现文字的含义,其中很多抽象的字眼,例如:经济,我是两眼一抹黑的。老师们设计了很多环节让大家习惯在脑中通过一次创造实现二次创造。真是用心良苦啊。
3.我的好搭档们。
上午第一次课堂练习--用导图总结上午的课程内容:绘制规则,大家配合的非常好,我喜欢图画的部分,还有喜欢线条的文字的同学,大家相互鼓励和点赞,协同作战,又快又好的完成了作品,我们都很成就感。我脑中出现了七个好习惯中的--统合综效。
中午吃饭大家也发自排列队形和口号,仿佛是小学的孩子得了很大的奖励。很喜欢这样的学习氛围,期待和大家一起抱团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