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早有耳闻,但一直没看过。外国小说我看的屈指可数,因为我一直有个“偏见”,被翻译的小说已经失去了它的精妙之处。所以大多数外国名著我只闻其名,不见“真身”。这次机缘巧合之下,我看了这部被认为是“垮掉的一代”的信仰声明的《在路上》。
迪安和萨尔等一群年轻人生活在社会边缘,深陷底层贫困和精神颓废的漩涡,“接触的是糟糕透顶的穷巷的贫困生活”。他们年轻、冲动、疯狂、叛逆、挣扎,生活混乱,毫无责任感,因为感觉被排斥在社会之外而蔑视和挑战原有秩序和道德。他们声称“试图用能给世界一些[新]意的眼光来看世界。试图寻找令人信服的……价值”。但我认为他们似乎并没有找到。
他们盲目地希望找到人生价值,却无所适从。“我觉得白人世界给我的最好的东西不足以让我入迷,没有足够的生活、欢乐、刺激、罪恶、音乐和足够的黑夜”,他们不满当下的生活而狼狈逃离,几次横穿美国大陆,甚至南下墨西哥,或许只是在路上才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放纵自己直到亢奋和精疲力尽。他们生活极度混乱,颓废、吸毒、酗酒、纵欲、赤裸、音乐、偷盗、飙车……,寻求一切刺激的感觉。可是生命的虚无与颓废、放纵和迷茫,灵魂的孤独无依,带来的只会是人生的痛苦。
“你的道路是什么,老兄?——乖孩子的路,疯子的路,五彩的路,浪荡子的路,任何路。那是一条在任何地方、给任何人走的任何道路”。可是到最后,他们也似乎也没弄明白“在路上”的意义所在。
个人感觉同是战后文学流派的“垮掉的一派”和日本的“无赖派”的本质内涵是一致的,都是关于人生的迷茫、价值的迷失和精神的颓废。不过他们的外在表现却截然不同。“垮掉的一派”颓废迷茫放纵堕落疯狂,“无赖派”却是颓废迷茫自虐自哀自伤。而作为他们的代表人物,凯鲁亚克酗酒丧命,太宰治自杀身亡。
“垮掉的一派”追求个人的自我个性表现,有人标榜为追求自由、探索寻求自我。可是我觉着,在这一点上,他们还远没有达到我们魏晋时代的名士所达到的深度和高度。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混乱,社会动荡,许许多多才智之士不愿与当权者合作,隐居山林。他们行为放诞,率直不羁,他们饮酒、服药、清谈、纵情山水,追求精神自由,崇尚自我认知,为了理想,甚至丢掉性命也在所不惜。像嵇康,即便是面对当权者的屠刀,依然从容弹奏《广陵散》后就死,临终也不过慨叹《广陵散》从此绝矣而已。他们虽然行为放任不羁,却深知自己的人生价值所在,并用生命捍卫。“垮掉的一派”所表现出的探索自我,追求自由的精神远不及此。
1957年,《在路上》的出版曾引起无数青年走上漫游之路,被视为探索个人自由主题的美国经典文学作品。在今天,我觉着这部作品带给我们最大的意义在于提供给我们一个视角,可以通过它,了解一种生活方式和体验,和我们两点一线、四平八稳的平凡而平淡的生活截然不同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体验,一种决绝疯狂激情放纵的生活方式和体验。看别人的人生,过自己生活。相信很少有人会放弃自己安稳舒适、循规蹈矩的生活,至多也不过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而绝不会跟随他们的脚步,去过如此惊世骇俗的一生。从这一点上来讲,他们倒是做出了值得肯定的探索和表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