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快手和抖音同时在北京召开了一场大会,内容都是“营销”。同样是加速产品商业化,抖音和快手的打法却大相径庭,快手的核心在于“社交商业”“老铁经济”,抖音则瞄准了企业蓝V用户。抖音和快手双方都在加速商业化进程,快手和抖音在商业化的赛道上终于相遇了。这是否意味着短视频商业化进入到了下半场?
慢快手的“快”商业化
从2011年开始,快手花了8年时间沉淀用户。
赶上短视频的风口,快手终于在2016年迎来了大爆发。2017年1月快手的MAU已经突破1.5亿,DAU突破了5000万,此时的抖音还只有几十万日活。
可谁也没有想到,抖音的“吸金能力”强大到仅用500天就挤走活了7年的快手,可谓是一骑绝尘,让所有先来者和后到者都只能望洋兴叹。
有业内人士分析,是快手的轻运营、去大V化和对UGC的坚持,给了抖音可乘之机。
抖音的商业化来得很快,成立一年就开始了商业变现。而与此相比,快手的商业化进程却一直很慢。从用户数量上看,快手其实早就具备了商业化的前提,但快手创始人兼CEO宿华一直担心会破坏快手的生态环境, 因此很多有利于商业化的举措被他拒绝。有投资者认为,若快手迟迟没有成熟可行的商业化模式,会影响它未来的估值。
如果说,宿华之前始终保持不慌张,带领快手一直走在一条“小步迭代”的慢路上。那么现在已经是时候加速了,因为快手最大的竞争对手——抖音已经崛起并且以一骑绝尘的速度前进。
快手正悄然发生着改变。一方面,它开始高频率地出现在各种品牌宣传场合,用“上不封顶”的预算赞助了多部头部综艺,释放着自己的声量;另一方面,它开始增设产品运营部,大规模招聘销售以及商务人员,收购A站,进军海外,为商业化和国际化的运作进行着探索…
两年前的10月24日,快手写下商业化的第一行代码。整整两年过去了,快手终于决定在商业化的进程中加速发力。
快手PK抖音,能点燃短视频下半场的商业化梦想吗?“2018年是快手商业化元年,快手希望将整个快手营销平台打造成整个社交商业第一入口”,10月30日快手举办的“Fe+新商业”主题发布会上,快手商业化副总裁严强如此表示。在该发布会上,快手正式宣布了“快手营销平台”上线,定位为“社交商业引擎”。
据了解,快手营销平台包括快手广告和快手商业开放平台两大部分,相关的产品包括:信息流广告、品牌标签页广告、粉丝头条、快接单、快手小店、子母矩阵号、商业号等。
此外,快手还发布了“燎原计划”、“快享计划”、“灵动计划”、快手运营学院等多个针对各种类型合作伙伴的扶持计划和方案。同时推出“电商价值联盟”,与阿里妈妈、京东、拼多多在流量、数据、内容和社交等领域逐步展开合作。
10月31日晚间,有媒体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由腾讯、百度和红杉资本支持的中国短视频应用快手正在以250亿美元的估值就筹资进行洽谈。这将高于此前一轮融资中180亿美元的估值。此次融资是中国短视频应用之间数十亿美元军备竞赛的最新一枪。
至此,快手终于要快起来了吗?
2
“AI+社交”双轮驱动,实现差异化的广告营销
2016年短视频迎来了喷井式的爆发,到2018年短视频行业经历过趋向白热化的争夺大战,已变了天象。新的玩家层出不断,旧的玩家不断加码,短视频已经从蓝海市场变成了所有公司都渴望来“插一脚”的领域。随着下半场的启幕,短视频行业背后的隐忧挥之不去,可危中有机,短视频行业的走向一定是趋向精细化、差异化、商业化,不做精做透就很难挖掘出差异化和商业化变现的潜力,谁在裸游也将会暴露的一览无余。
外有天花板初现,内有抖音紧逼,下半场中,快手要怎么玩?
商业化由慢变快,是用户、商家和快手综合发展考量下的结果。
“Fe+新商业”发布会现场,快手战略分析高级总监曹世博分享了主题为“让记录的价值被看见”的演讲,全方位剖析了快手平台独特属性与社会价值。他表示,快手是一家以数据和算法驱动人工智能公司,一直做的事情是通过技术让每一个人都有能力更好地记录和分享生活,在获得关注的同时,从而消解人的孤独感,为每个人注入幸福与快乐。
快手给自己的定位是一家“AI+大数据+社交”的公司,这个难题自然要用技术来解决。两年后,快手自主研发了“AI用户体验量化体系”,在其营销系统中,强调了AI大数据的应用,让用户体验成为衡量商业内容价值的重要指标。
快手运用AI技术对70亿条库存短视频和每一位用户的行为进行分析,达到深度理解,从而实现内容和用户之间的精准个性化推荐,这是其营销系统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比如,当用户上传生活片段后,快手的AI系统能很快识别出视频中人物的数量、性别、年龄等信息,包括人物所在的场景是在操场还是在家办公,甚至可以精准识别出人物在马路上骑自行车还是在开车,开的是轿车还是卡车等高级别信息。这就意味着,快手营销体系内的标签更加细致,对商业内容的匹配也更精准。
在“AI用户体验量化体系”中,商业内容的点击率、播放时长、点赞、关注、评论、转化率等正面指标越好,越能赢得更多的流量支持,自然ROI(投资回报率)就越高。通过这套机制,快手鼓励厂商创造更多对用户有价值的商业内容。
陈定佳在演讲中说到:“未来的广告和营销更多会通过AI大数据实现,对于提升广告的精准度和销量,这是革命性的。快手AI大数据系统对于多媒体内容和用户的理解,以及相应的智能推荐机制,经过改造,都应用在了我们的营销系统中。”
快手PK抖音,能点燃短视频下半场的商业化梦想吗?
快手商业化副总裁严强发表了题为《AI+社交,打造高效+长效的营销平台》的主题演讲,系统地介绍了快手商业化的战略背景、商业化逻辑、主要优势及商业平台和产品,回应了行业对快手商业化最关注的问题。
快手PK抖音,能点燃短视频下半场的商业化梦想吗?严强表示,快手的商业化是顺势而为。
会上,严强着重介绍了快手天然具备的“原生商业能力“。他介绍,快手的“国民级流量”是天然的社交土壤,而快手体系内的商业需求正在被挖掘和释放,用户和快手之间不是跟随和仰望,而是朋友的分享和陪伴,是有温度的天然的信任体系,也就是快手独有的“老铁经济”。
本次发布会主题Fe+新商业中的Fe就是快手原生商业能力的符号。Fe在化学元素中代表铁原子,这也是对快手“老铁经济”的最佳诠释。
快手用户之间有强烈的社交属性,“老铁关系”天然就有温度、信任度、忠诚度,这对商家来说是极为宝贵的财富。“快手不仅有亿级的日活流量,还有自发形成的社交商业土壤,这是快手独特的商业生态体系。”
快手营销平台就是由“AI+社交”双轮驱动,这是其大规模商业化的技术基础,同时也保障了用户体验。“我们希望通过提供商业能力,让用户在快手社区有更加丰富的体验,实现更大的价值。”快手公司创始人兼CEO宿华说到。
3
快手仍是快手,老铁仍是老铁
快手正在提速商业化进程,这背后有着剑指互联网社交广告的野心。
快手在推动商业化模型从2C向2B转化。快手的第一件商业化产品是直播,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都是快手的重要营收来源。而广告是2B商业模式的补充,是建起的护城河,还可以提高快手的商业价值。
可如今快手由慢变快,也让部分快手老用户感到一些不安,快手还会是以前的那个快手吗?加速商业化的过程中,用户体验、内容质量要如何平衡?
这次大会中也给出了一个完美的诠释,又或者说像是保证。
“我们认为商业化是一件很长期的事,这个过程中,生态的建立很重要,最终目标是要达到商家、创作者、普通用户与快手的四方共赢,实现商业与用户体验、平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严强表示。
就像上文提到的,在“AI用户体验量化体系”中,商业内容的点击率、播放时长、点赞、关注、评论、转化率等正面指标越好,越能赢得更多的流量支持,自然ROI(投资回报率)就越高。通过这套机制,快手鼓励厂商创造更多对用户有价值的商业内容。这其实是一种双赢,平衡用户体验和商业化。
有快手业内人士就说过,目前对于商业化,对于“老铁经济”,快手最重要的目标是服务好外部客户和内部用户,平衡好内容生态与商业结构的关系,“想把这两块做好做透,就得好久好久,这与宿华认为的快手的‘提升每一个人独特的幸福感’的使命一脉相承,而商业化是一个剖面,一种途径”。
初心未改,快手依然是那个亲民又带些“土味”的快手,老铁依然是那些老铁。
4
快手加鞭,抖音狂奔
短视频下半场还有什么期待?
短视频行业在经过去年的爆发式野蛮增长后,逐渐走上了正轨,也意味着下半场战争正式打响。
互联网作者潘乱用六大派合攻光明顶来形容这场战争,他判断,短视频之战的上半场已经打完。“如果抖音是锐器,快手是钝器,微视一众,则连用户在哪都不知道。”
业内逐渐传出“南抖音,北快手”的这种声音,这也代表了抖音、快手建立起来的竞争壁垒,即短视频下半场形成了两强瓜分主要市场的格局。
快手PK抖音,能点燃短视频下半场的商业化梦想吗?有业内人士评价,抖音和快手之前的战役就像是一场快与慢的战役。
相关资料显示,短视频行业上游的内容创作者主要分为PGC(专业生产内容)和UGC(用户生产内容),其中PGC变现能力强,而UGC的创作活力对平台生态的形成至关重要;行业下游的短视频平台则各具特色,工具类平台走向社区化,资讯类平台擅长横向联合,社区类平台用户黏性较高。
抖音就属于PGC(专业生产内容),而快手之前一直执着于UGC(用户生产内容)。宿是华典型的产品经理思维,看重产品胜过盈利目标,这也导致快手在前期融资时,总会因为变现问题,成为投资人的困惑。在成立后的第五年,快手才开始启动直播,实现自己的收支平衡。
也有人说这是一场无法被比较的战争。无法比较的原因是,抖音和快手只是因为活跃度相当被放在一起比较,但在本质的定位就有着根本的差异,导致流量分配、运营主体、产品规划上,它们始终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两款产品本质上根本不同。只是在前往各自终点的路上碰到了一起。”宿华对抖音和快手的竞争显得很淡然。
随着流量红利逐渐消失,寻求更长久发展的商业模式成为所有短视频产品下一阶段的主题。无论是抖音还是快手都在积极地探索商业化变现模式。
其实正是抖音和快手平台定位、调性各不相同,才衍生出了截然不同的商业模式。
快手在继续下沉,用技术、强社交粘性搭建一个所有人都可参与的营销平台;抖音则以企业营销作为开局,想要开启“两微一抖”的营销新格局。
用三点来总结快手的营销体系。第一:用户体验和商业需求的协同发展;第二:AI(人工智能)+DA(数据)驱动;第三:开放、普惠的商业化理念。即快手选择了以AI和大数据为核心的系统去理解用户的诉求。
而抖音完全不同,抖音平台的内容流量是统一按算法来推荐的,每个视频内容都会有一个基础流量,如果数据表现良好,平台会有所倾斜。在商业侧的内容,广告主一方面会使用达人自然粉丝的流量,同时也会购买广告产品来增加这部分曝光。服务商在星图上的工作逻辑是根据广告主需求来选择达人,进行商业内容创作,并且通过自身经验对商业内容负责。即抖音选择了经验丰富的服务商来解决这个问题。
无论如何下半场的格局一定会有所改变,快手加鞭,抖音狂奔,可谁能坚持到最后登顶?答案还是不确定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