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桑桑姐的带领下,我们一共花了将近20多天的时间完成了线上共读的第二本书,书名是《精要主义》。总的来说,这本书的普适性很强,可以当工具书有选择的泛读,也可以当成长过程中的指明灯反复精读。
原本有三天的时间来写关于这本书的读后感,我却不知道该如何把从这本书中学到的东西有条有理的说清楚讲明白,毕竟有用的知识量那么多。
起初打算做一个整本书的思维导图,但这本书逻辑清晰,内容章节紧凑,而且每个章节都有对应的精要Tips,思维导图并不能完整的传达这本书对我的启发;后来又想着从不同年龄段的角度来复盘这本书,比如最希望自己在哪个年龄段知道和掌握什么样的精要技能,好像也不太行,因为这本书是对精要主义做出了一个系统且详细的介绍,如果单方面的切割开来,不符合作者对于精要主义的定义也不利于我们读者的理解和践行,其次践行精要主义越早开始受益越大,任何年龄段都需要学习。
为什么会这么说?因为我也希望你能读一下这本书,最好是和我一起,从现在开始成为精要主义践行者。
一,本书内容概述
这本书的作者是格雷戈.麦吉沃恩,它系统的介绍了精要主义者的思维模式,并将这种模式进行细分,从三个步骤有序的进行讲解,分别是探索、排除和执行,接着分别介绍了每个步骤对应的五个要素来补充说明。逻辑线很清晰。书中开篇就引用了林语堂先生的一段话“生之智慧,在于摒弃不必要之事”,接着借用美国硅谷一位经理人萨姆和德国博朗公司设计师迪特.拉姆斯的故事,对精要主义做出了如下解释
精要主义是对“更少”但更好的不懈追求,它意味着不是偶尔为之,而是把追求“更少但更好”当成行事的铁律;精要主义不是如何完成更多的事情,而是如何做好对的事情。它也不是提倡为了少做而少做,而是主张只做必做之事,尽可能做出最明智的时间和精力投资,从而达到个人贡献峰值。
作者在这本书中引用了很多故事,有些故事挺经典,比如寿司之神小野二郎的故事,他就是一名成功的精要主义践行者。可能小野二郎本人不一定知道精要主义,但是他确实是在朝着精要主义的路线走着,并且走了很久很久。把一群优秀人身上的品德和习惯提炼出来,供普通人学习和借鉴,一起保持成长,这大概也是阅读的好处之一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2026753/bcd57ce4046573c7.jpg)
二,本书的收获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概念性的知识点特别多,而且每个知识点在很多同类型的书里面都可以找到依据。初读它可能会觉得信息量很大,但信息本身不是最重要的,真正重要的是践行,把这些心法烂熟于胸然后运用到生活里。
最能引起共鸣的是书中第十三章关于要素十设定边界的内容。精要主义懂得如果凡事预先设定界限,自己可以拥有更多说“不”的机会,只有提前给自己设定好界限,才能不被界限外的事情干扰。这节内容还介绍了四个免受他人事务烦扰的方法,分别是:
不要把别人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也不要让别人的问题占据自己的时间;
不设定界限,就没有自由;
要找到自己的坏事者;
提前制定好社会契约;
这让我联想到自己在之前工作中遇到的特别多情形,有很多的“被动加班”以及额外承担的不必要的工作都是因为自己没有设定清晰的界限导致的,没有设定边界加剧了拒绝的艰难,也很难捍卫自己的权益,最后落得自己一个人身累心累。更可气的是这样的妥协并不一定能换来好的结果。想想,就算是为了养生,也得好好重视设定边界这个事情。
其实再次认真复盘这本书的时候,觉得它不仅仅是工具书,它还提供了一种在当下这个物欲横流信息超载的时代里一种有可能的活法:在有限的生命中去做真正重要的事情并且在事上磨炼。
也许出身际遇天注定,祸福兴衰如天之风云般不可测,修成圣贤、臻于翘楚对于万众而言最终可能只是个终不可及的幻影,但在人力所能左右的疆域里,于抉择取舍之间时刻倾听内心志向之声,于千头万绪中明辨轻重缓急,于万事万物中斩断一切有碍进步之事,藏大局于胸,不为一时一事所缚,进退有度,涵养心智,活在当下,尽享途中之乐,
这或许是人人皆可为之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2026753/1acae70c1f5d73c1.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