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成为一个精要主义者,《精要主义》作者认为要找到不同的选项,然后判断这些选项的重要性,做出一个选择。做好这个探索判断的工作有三个关键词-
-抽离
为自己留出固定的时间进行思考,让自己从忙碌的生活中抽离出来做个局外人,去探索,去思考,找到自己认为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一家营销服务公司每个月的第一周创始人都会把50名员工集中到一个房间里,待上一整天,这一天不许用手机、发邮件,也没有任何议事项目。他们仅仅是从忙碌的工作中抽离出来,专心思考和讨论。创始人想给员工一些时间和空间来思考真正重要的事,不至于在随时待命的节奏中感到迷茫而无措。
有人问牛顿是如何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牛顿回答他一旦要思考什么就持续地思考,就是排除一切杂念,牛顿创造了进行高强度专注思考的空间,这种不受打搅的思考空间使得他对宇宙间最基本构成要素的探索成为了可能。1665年一场瘟疫席卷英国,为了躲避瘟疫,牛顿被迫离开剑桥大学,回到乡下庄园待了18个月,牛顿三定律中的前两个都是这个期间提出的。
本书作者在写这本书的时候也给自己创造了高强度专注思考的空间,每周工作5天,每天从早上5点开始,工作8小时。这段时间内他会把自己用完全封闭起来专门写作,不发邮件不接电话不安排会议。他靠这套办法提前完成了本书的写作计划。
领英首席执行官杰夫维纳每天都从自己的工作日程表中留出两个小时的空白,什么都没安排,接二连三的会议使他几乎没有时间思考身边的世界到底发生什么,于是便养成了一个简单的惯例。刚开始这像是一种自我放任,甚至有浪费时间之嫌,但最终他发现这是最具价值的提升工作效率的方法,他将其视为黄金法则,保证自己能够主宰自己的一天,而不是成为一天的奴隶。
《反脆弱》里讲过,大企业看似强大,实际上如履薄冰,不如小公司船小好掉头,任何一个小环节出现差池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结果。对于这些大企业书里给的是建立反脆弱体系的办法之一就是“创建冗余”。留足冗余看似浪费,但这样才有应对风险的底气。
-审视
抽离之后就要审慎一下有多少选项,哪些选项的价值更大,避免做出错误决策。
如何避免被琐碎细节绑架:
1.不轻易反驳别人的观点,如果听到不同意见有了反驳心理,会让我们之后的沟通过程中过于关注细枝末节,为自己的反驳寻找论据,却弄错了事情的关键点,要做出色的观察家和优秀听众,不关注无关紧要的细节,而是抓重点。
2.坚持写日记,做自己的观察者。只记录每天有价值的事情,久而久之就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更容易抓住真正重要的事情。
3.认清事情本质后的努力远胜过盲目努力。在发展中国家低体重婴儿在出生后前28天内由于缺乏足够脂肪来调节体温,导致死亡率高达400万,因此某慈善机构决定设计一个成本只有一般保育箱成本1%的婴儿保育箱,以便在发展中国家推广,后来,慈善机构了解到事实不应只是节约成本那么简单,为了做出最终的设计,他们亲自跑去尼泊尔调查事态的严重性,发现当地又80%的婴儿是在缺电的农村地区家庭出生,所以他们更精细化了设计目标,设计出无需用电的保温箱,最终创造了“怀抱巢”的保育箱,仅靠一种能在水里加热的物质婴儿可以在这个环境中待6个小时以上。
4.睡眠是要放在比工作更重要的位置。人们很多重大错误都是因为睡眠不足发生的,世界上优秀的小提琴家每天平均睡眠为8.6小时,8小时是保证我们一天精力的基本睡眠要求。
-选择
书中介绍了“90%法则”---评估一个选项时,考虑一个最重要的决定标准,然后在0~100之间为这个选项打分,如果得分率低于90%,就自动把评分降为0,并且断然淘汰它。或者更激进的原则---YES OR NO.
有一家从事家具制造的企业,几十年只提供一种产品,因为这家企业在制造家具方面拥有极为独特的标准,这款产品是唯一达标的,这家企业在人才选拔方面也是宁可人手不足,也不草草招聘。按照整个标准,他们在物色新员工的时候,设立了严格而而系统的选择程序。首先他们会对求职者进行电话面试,形成第一印象时,排除视觉因素影响,也想听下未来员工在接电话时的表现,通过这种方法淘汰了很多人。第二步,求职者要接受全公司很多人的面试,如果能通过几轮面试,那就可以被邀请去和团队一起工作一天。然后管理人员会给整个团队发一份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对这个求职者的印象,也会问求职者是否喜欢在这工作。如果团队不100%确定合适,那就会拒绝。要找就找绝对合适的人选,如果不是一个确定的YES那就是一个肯定的NO.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