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发脾气是难以避免的事。有的时候是要立威,有的时候是发泄,但不管结果如何,一旦闹别扭了,就会留下疙瘩。曾经有一位同事,做事相对公正耿直,但批评起人来常常一针见血、不留情面,经常会搞得大家不开心。他调走后,我发现这些工作换其他人员办理时,不用那么较真也可以完成,而且可以放松、开心地完成。甚至有人认为,发脾气是工作不自信的表现,似乎也值得斟酌。因此,如果既能完成工作,又不影响心情,达到皆大欢喜,那不是更好吗?
看多了岗位人员变动,我越发相信,“地球离开谁都照样转”。往往人换了,但工作目标、任务、要求依旧,问题依旧,结果依旧,不是风动幡动,而是心动。可以说,这些工作事务只是外因,办事人员的思考判断才是内因,内因才是造成情绪波动的主要原因。《传习录》有句话是“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当然,圣人是没有满大街的,但要修得圣人,首先就得静心内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只有先认识到自己才是发脾气的“罪魁祸首”,而不是迁怒于他人事情做不好,才能静下心来思考问题,破除“心中贼”。
闽南有句俗话叫“好也一句,坏也一句”,就是奉劝大家有话好好说。发脾气时,对方承受能力强的,扛得住“狂风乱炸”,但会抵触、任性;承受不住的,往往更加畏首畏尾,这都不利于工作,不是沟通交流的初衷。因此,如何保持清醒理智沟通,最重要的是要时刻记得“目的是什么”。有一次,一位同事拿了一张考勤说明让我签,就是让我证明他没打卡是有原因的,不是旷工偷懒之类。我看了有不按规定打卡十来次,就想说他两句,虽然这不是什么大问题。结果刚讲一句,他就理直气壮地说自己每次都是有正当理由的。我慢慢说:“我不是要批评你,近期你工作很认真很忙,大家有目共睹。确实有时候忙起来我也会忘记打卡。但是你还可以做的更完美,现在单位待遇越来越好,去年你岗位提了一档,今年可以争取再提一档,严格要求自己也是一件好事。”这时候他倒是听我慢条斯理地讲着,连忙说自己确实没做好,以后要改正。我不知道他下个月会不会真的改正,但至少面上他接受了我的观点,双方也心情愉悦。
还有一句话叫“别跟女人讲道理”。吵架时,越讲道理,可能吵得越凶。这就涉及到沟通的另一个方面——氛围。当对方情绪不稳定时,她会认为自己没有被关爱,是弱方,双方不平等,抗拒沟通。这时更重要的是真诚对待,尊重她,告诉她其实你很在乎她。待她情绪稳定了,才是有效沟通的开始,才能愉快的谈话。工作上也是如此。曾经有个HR经理开玩笑,说要在老板办公室门口挂个LED,屏幕上显示“笑脸”时候再进去汇报工作,显示“发怒”表情时最好躲远点。从沟通的角度看,这种设想也是有几分道理。
工作即修行,修的何尝不是自己的心,一颗清醒看世界、舒适的心。
【郑重声明: 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