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内容·节选】
1、
税项
今年,有不少合伙人齐声抱怨交的税太多。要是税单一片空白,可能也会有不少人抱怨。很多人本来脑子很清楚,一到要交税的时候就糊涂了。我有个朋友是西海岸有名的哲人,他 说,人生中的绝大多数错误是因为忘了初心。当人们面对税收,被情绪冲昏了头脑而犯错, 就属于这个情况。我还有个朋友是东海岸有名的哲人,他说,他不在乎有没有人代表他的权 益,只在乎要交多少税。(译注:这句话源于“无代表,不纳税”(No 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是 18 世纪 60 年代英属北美殖民地反抗英国统治的一句口号。)
还是回到西海岸哲人说的那句话。我们投资到底追求的是什么?在投资过程中,虽然我们要考虑税收因素,但投资肯定不是为了交最少的税。我们追求的是最高的税后复合收益率, 不能舍本逐末。要是有两种情况,税前复合收益率相同,一种情况要交税,另一种情况不需 要交税,无疑后者更合适。现实中很少有这种情况。
现在,从 3000 只股票中选出 20 只来构建一个最佳投资组合。一年后,所有股票的价格都截然不同(无论是组合里的,还是组合外的),这时候,这 20 只股票能仍然是最佳组合吗? 不可能。既然我们的目标是实现税后复合收益率最大化,我们就必须持有按当前价格计算最 有价值的股票。3000 多只股票,每一只都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所以我们必然要对投资组合 进行调整。我们当然希望调整投资组合时,卖出去的是赚钱的,这时候就要交税。现在是否要持有一只股票,它去年或上个月表现如何,不重要。一只股票下跌了,没办法回本,不重要。去年一只股票赚了大钱,你很欣喜,可是在考虑它是否能纳入今年的最佳投资组合里时,你因为它赚了大钱而对它的喜爱,也不重要。只要是取得了收益,调整投资组合时就要交税。除了极其特殊的情况(确实有这样的情况),只要预期收益很高,交的那点税根本不算什么。我总是搞不懂,为什么那么多投资股 票的人对交税如此深恶痛绝。其实,长期资本利得税比大多数行业的税率都低(从税收政策 的规定来看,做苦力的对社会的贡献不如炒股票的)。
我知道合伙人里有不少是特别务实的,所以我还是说点有用的吧。要彻底避免交税,只有三个办法:(1)把资产留到死——我觉得这个办法太终极了,就算狂热的避税分子对这个 办法也一定很纠结;(2)将资产赠予他人——这样你就不必交税了,可我们买东西、交房租, 也不交税啊;(3)把赚来的钱亏回去——要是你听到这个避税办法眼前一亮,那我很佩服你, 你真有坚持信念的勇气。综上所述,我们的合伙基金将一如既往地追求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而不是把税款降到最低限度。我们愿意尽全力为国库创收,但也会尽全力按税法规定的最低税率纳税。
2、
12 月 21 日的《汽车新闻》(AUTOMOTIVE NEWS)报道说,福特汽车计划 1965 年拿出 7 亿美元在全球增加 626,352 平米的办公场地。巴菲特合伙基金也不能落后,我们计划在 1965 年春季增加 21 平米的办公场地。
从我们合伙基金成立之初的 1956 年 5 月 5 日到 1965 年 1 月 1 日,我们的净资产从105,100 美元(别猜那 100 美元是谁出的)增加到 26,074,000 美元,我们的内部组织的发 展也要跟上。因此,在我们将办公场所从 63 平米大举扩张到 84 平米的同时,一位精干高效 的人才也将加入我们,负责行政管理等工作。有了他的加入,比尔·斯科特的担子就轻了, 可以投入更多精力做他擅长的证券分析工作。我会在年中的信里继续报告相关情况。
比尔的工作一如既往地出色。比尔和他妻子把他们的大部分家庭资产都投入到了合伙基金中,他们的权益是 298,749 美元。我们的新成员(他当前的雇主还没找到合适的替代人选, 我们暂不透露他的姓名)同样携妻子和儿女投资了我们的合伙基金。苏茜和我目前在合伙基 金中权益是 3,406,700 美元,这几乎是我们的全部净资产。在合伙基金之外,我们只持有 Mid-Continent Tab Card Co.的股权,这是一家本地公司,是我 1960 年投资的,当时股东 还不到 10 人。另外,我们一大家子,包括三个子女、我的母亲、两个姐妹、两个姐夫、岳 父、四个姑姑、四个表亲、六个侄子侄女,直接或间接持有总计 1,942,592 美元的合伙基金 权益。所以我们也是一如既往,和大家同吃一锅饭。
没有哪家公司有我们这么强的季节性,我们一年只营业一天。营业时间这么短,要把大量文书处理得井井有条,真是艰巨的任务。贝丝(Beth)和多娜(Donna)仍然表现出色,应对自如。
【小磊陈读·心得】
1、巴菲特对税收问题给予了充分了叙述,倡导合伙人们要始终不要忘记初心,投资追求的是税收收益最大化,对于纳税项尽力做到最低。投资时我们应将将注意力放置在哪里?这才是对我们有启发的地方。
2、巴菲特以玩笑的口吻向合伙人透露了办公场地和人员的使用,我将其称呼为“巴菲特式的智慧”,把空间和人力的使用发挥到了极致。这对很多企业经营中的形式主义和面子工程是特别好的借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