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读完稻盛和夫的《干法》这本书后,我看到书中反反复复出现这样的言论:
“即使在苦难当中,只要拼命工作,就能带来不可思议的好运。”;“在逆境中坚持认真工作,拼命努力,我现在所有的成功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要让神愿意伸手援助,你就必须刻苦钻研,全身心投入工作。这样的话,不管面临多么困难的局面,神一定会帮你,事情一定能成功。”
乍一看,感觉作者翻来覆去无非在表达一个观点:努力工作吧,全身心投入工作吧,心无旁骛地工作吧,它能让你当上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现代青年岂是那么好忽悠的?不少人觉得自己已经足够努力,但并没有带来所谓的成功啊,这种鼓吹“努力=成功”的论调不是鸡汤是什么?
更有不少企业老板,一次性买回几百几千本《干法》,让员工写读后感,在公司推行加班文化,更是引发无数员工在知乎吐槽“恶臭的鸡汤”“万恶的资本主义”。
另一方面,不少人表示读完此书后有“醍醐灌顶”之感,觉得心灵深受震动,这本书刷新了自己对工作对人生的看法,激发出自己对未来的信心。作者讲成功需要的是“努力”,不是“天赋”,不是“运气”,相比之下,只要我们愿意,谁都可以做到,不是吗?
那么,稻盛和夫的《干法》,究竟是一碗恶臭的鸡汤还是治愈心灵的良药呢?
1.稻盛和夫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看过了作者稻盛和夫的人生传奇,你才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言论。
作者于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起初在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工作,当其他同事纷纷离开这家倒霉的企业时,没有退路的他无奈地留了下来,调整心态,努力工作,结果最后这家企业起死回生,作者也在专业领域取得了不可思议的成就。由此,他从亲身经历中感悟到:只要有坚定的信念,满腔热情地工作,每天进步一点点,就能获得超出预期的成果。
27岁时,他开始创业。他创立的日本京瓷和KDDI两家企业均进入世界五百强行列。创业55年来,无论社会环境多么恶劣,经济形势怎么变动,京瓷没有出现过一次财政赤字。这意味着他的企业有着超强的经营和盈利能力。
2010年,他以78岁高龄出任日本航空株式会社社长。仅仅一年他就让破产重建的日航大幅度扭亏为盈,并创造了日航历史上最高的利润。利润率也是当年全世界727家航空企业中的最高利润率。
也就是说,作者从自己的工作经验中提炼了一套思想体系,用这套体系指导自己的创业,结果成功了,又用这套体系去解决日航亏损的问题,再次获得成功。作者的这一系列成功案例显然还是很有说服力的。
那么这套体系对别人是不是有用呢?我们先说说本书的译者曹岫云先生。他本人就是稻盛哲学的翻译者,传播者和实践者。
曹先生在企业和政府机关工作过,从1992年起创办企业(6家)。他有多年经营企业的经验,但在经营和人生中有许多困惑。接触稻盛和稻盛哲学后,豁然开朗。他感到稻盛先生可以成为自己的精神导师,稻盛哲学就是他一直寻找的人生真理。
稻盛和夫的《活法》《干法》《心法:稻盛和夫的哲学》《阿米巴经营》等16部中文版作品都来自于曹先生的翻译。
曹先生今年69岁,每天工作12-15个小时,周末和节假日也不例外。除了经营自己的多家企业,抽空翻译稻盛的作品,且每个月飞行十余次,去各大企业宣讲稻盛的经营心法,解答企业家的问题。
如果不是从内心深处认可稻盛哲学,我想曹先生很难有如此动力持续翻译稻盛先生的思想,不会专门成立一家公司传播这种思想体系,更不会身体力行地实践稻盛先生在《干法》中阐述的核心:对工作的热爱和激情。
事实上受稻盛哲学思想影响的企业家不在少数。1983年,稻盛先生创办盛和塾,向企业家塾生义务传授经营哲学。目前全世界的盛和塾塾生已超过12000人。现在中国也有不少企业家加入。
2.稻盛的经营思想包含哪些内容?
那么,稻盛经营思想难道真的只是“热爱工作”“努力工作”“充满激情地工作”这么简单吗?
事实上,作者在书中阐述了很多自己对于工作的看法,心态,技巧等:
例如:面对不喜欢的工作,应该怎么办?
作者的观点是:“与其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如先喜欢上已有的工作,脚踏实地,从眼前开始。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往往就像寻找一座空中楼阁。与其追求幻想,还不如先爱上眼前的工作。”
“对于工作,开始时,有一半是强迫自己,但不久就变得积极主动,而且喜欢上了这项研究。再后来,就大大超越了‘喜欢不喜欢’的层次,感觉到了工作包含的重大意义。”
例如: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二者如何保持平衡?
作者强调着眼于当下,不要好高骛远:“奔着每一天的目标去,让每一天都有所创新,就会天天前进,天天获得积累。为了达到目标,不管外面刮风也好,下雨也好,不管碰到多大的困难,我都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先是坚持一个月,再坚持一年,然后是5年,10年,锲而不舍。这样做下去,你就能踏入当初根本无法想象的境地。”
例如:觉得自己能力不足时,应该怎么做呢?
作者提到评估自己的能力时,要用“将来进行时”。不能这样想:“因为我没有学过,没有知识,没有技术,所以我不行。”
应该这样思考:“因为我没有学过,所以我没有知识,没有技术。但是,我有干劲,有信心,所以明年一定能行。而且就从这一瞬间开始,努力学习,获取知识,掌握技术。将来密藏在我身上的能力一定能开花结果。我的能力一定能增长。”
作者还提出了自己的工作观/人生观公式: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所谓“能力”,是指智能丶运动神经或者健康等,这是由父母或上天给予的。
“热情”又指“努力”,从缺乏干劲丶懒散潦倒的人,到对人生和工作充满热情拼命工作的人,这中间会有个体差异,可以从0分到100分进行打分。
“思维方式”的分值则从“-100分”到“100分”。正值包括:不厌辛劳丶愿他人好丶愿为大家的幸福而拼命工作等;负值包括:愤世嫉俗丶怨天尤人丶否定真诚等。
在作者看来,你的人生最终能取得什么样的结果,取决于你在这三项上的得分高低。三者中,思维方式最重要,它可以是正分,也可以是负分,如果持有负面的“思维方式”,哪怕是很小的负数,乘积一下就成了负值,而“能力”越强,“热情”越高,反而会给人生和工作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
在我看来,作者说的“思维方式”类似于心态和人品这样软性的实力。如果你为了一己私利不择手段,伤害他人的利益,这样的成功势必不能长久。作者认为想要持续取得成功,发心一定要正。这一点和中国阳明心学中的“致良知”如出一辙。
3.稻盛经营背后的哲学究竟是什么?
事实上,稻盛先生人生获得一系列成功的背后有一套强有力的思想体系在支撑,这便是他的“经营哲学”。而保持热情,努力工作,发展能力只是这套哲学体系下的衍生物。
读完这本书,我想起中国明代的心学大师王阳明,以及晚清重臣,湘军将领曾国藩。王阳明是少年时就立志成为尧舜禹那样的圣贤,曾国藩在30岁的时候立志做圣人。他们有着很多共性:例如通过静坐呼吸,每日反思保持内心的安定;用圣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改掉身上的不良习性;为了民生社稷,放下小我,把天下百姓的安危当做自己的使命,并因此付出远超常人的代价。
我常常觉得,凡是取得超凡成就的人,大抵都有着这样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稻盛先生也不例外。他在创建企业时,反复问自己:我是为了赚更多的钱吗?我是为了出名吗?我有自己的私心吗?他花了半年的时间来确认自己的初心是为了日本通讯事业的发展,而不是一己私利。后来他的企业上市后,本应该获得最多股票的他放弃权利,一股都没有要。
纵观他们的一生,从世俗的眼光来看,他们实在是没有太多享受的时刻,永远在工作,永远在思考,永远在反省,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接受一个又一个艰难的挑战,永不停歇。对他们来说,人生的每一天,都是一种修行。
他们努力工作,认真生活,不是为了名利,不是为了世俗评价,恰恰是为了工作和生活本身,让心安住当下,享受每一分每一秒的充实。稻盛先生曾经跟随禅宗的僧人修行。他一生中都崇尚简朴,拒绝奢侈,因为他觉得人“一旦奢侈,就会傲慢”;他更是深刻领悟到:“欲望”“恼怒”“愚痴”是让人陷入烦恼的最厉害的东西,他把“努力工作”当做修行,用以稀释这“三毒”。
4.你羡慕牛人的人生吗?
你羡慕牛人的人生吗?
事实上,很多人羡慕的是他们的成就,却并不羡慕这样苦行僧般的生活方式。世俗之人会这认为这样“太辛苦”,果然,好逸恶劳是人的天性,如果终于奋斗到可以享受生活,谁还愿意苦哈哈地努力?
为什么有些人十年寒窗苦读,考上大学后立刻就放松了?为什么有些人兢兢业业地工作,在职场奋斗到一定的位置就懈怠了?对于很多人来说,“努力”只是实现目标的工具,一旦目标达成了,也就失去了继续努力的动力。
而有些人,享受的是努力的过程中自我突破的成就感,一旦目标达成后,Ta会给自己定下一个阶段的目标,就像攀登山峰一样,翻过一座山,再朝着更高的山峰前进,永远在攀登,永远不放弃。
稻盛和夫的《干法》,究竟是一碗恶臭的鸡汤,还是治愈心灵的良药,取决于读者如何解读。
事实上,没有谁的成功可以被完全复制。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出生的家庭环境,人生的每一次重要际遇,导师对他的重要影响,他的每一次经历,每一个想法,造就了独一无二的自己。
但是,并不影响我们吸收作者的一部分思想为己所用。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也有类似的体会。
当我们头脑中有很多想法时,心情是烦躁的,情绪是波动的。但是,当我们真的行动起来,全身心投入到一件事情中时,我们会忘记周围的一切,忘记时间的流逝,完全沉醉于其中,体会到“心流”的感觉,它带来的是一种充实感和满足感。如果一个人经常能体会到这种感觉,无疑是幸福的。如果在工作中经常体验到心流感,工作结果往往会超出我们的预期。
但是普通人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总有太多的事情让我们分心,让我们无法集中精力在一件事情上持续投入;一旦确定了要做某事,脑海里也时常闪现这样的念头:“如果失败了怎么办?”,归根到底,还是骨子里的“急功近利”在影响我们的情绪。
对此,作者也深有体会,并且时常警醒自己,“一旦心中产生这种杞人忧天的烦恼,产生哪怕一丝的不安和恐惧,那么这种’思想,愿望’所持有的力量就会大幅衰减,计划和目标就变得无法实现。”
在我看来,真正的强者,追求的不是一时的成功,是一世的修行,修的是一颗心,修的是起心动念,修的是一言一行,修的是“一瞬间丶一瞬间持续的积累”。
结尾
最后,以稻盛和夫先生的一句话结尾:
“每一秒钟的积累成为今天这一天;每一天的积累成为一周,一月,一年,乃至人的一生。同时,’伟大的事业’乃是’朴实,枯燥工作’的积累。那些让人惊奇的伟业,实际上,几乎都是极为普通的人兢兢业业,一步一步持续积累的结果。”
ps:对这本书,你是怎么看待的呢?欢迎一起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