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篇《被正能量毁掉的中国女人》。私以为这个题目起的真是好,既对比鲜明,又能准确定位人群,还用重磅词汇“毁掉”激起人们的关注。
但是点进去看文章呢?实在是味同嚼蜡,全文大意讲的是因为人们被鸡汤里的“不要抱怨”道德绑架,导致中国人是世界上倒数第三的最不爱抱怨的国家。
(我这里的词汇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作者先是说中国是最不爱抱怨的国家,然后说中国在最爱抱怨的国家里面排倒数第三,也许最不爱和最爱的倒数第三在作者看来是一个意思吧)
然后说了抱怨的作用:负面情绪的出口(举了日本“出气室”的例子),增进情感的润滑剂(举了一起说别人坏话的例子),抱怨是一种潜在的力量。
最后给了正确抱怨的指南:不做攻击,具体诉求,不公开抱怨,注意次数。
那么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整篇文章文不对题,只是一个摆出耸人听闻的样子而已。跟浏览器推荐酷爱的“震惊体”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而且每一个例子都和小标题不对应。日本出气室供人打骂的假人,和抱怨有关系吗?抱怨是有鲜明的特定指向性的吧。一起说别人坏话可以增进情感么?难道不是很熟了之后才可以一起说别人坏话吗?而且哪怕是熟人,听到你说别人的坏话难道不会担心你私底下怎么说我的么?这不是增进感情了,反而会给人一种两面三刀的虚伪感。而那些就爱一起说别人坏话的,说呗,如果不怕自己的面相充满戾气,而且本文不是给你看的。最后,抱怨怎么成为一种潜在的力量的不得而知,不看小标题只知道说的是要好好沟通,有效沟通才能解决问题,和抱怨有一毛钱关系?
读者的文章质量都这么差,叫我想起奇葩大会里那个月入十万的小姑娘木汁,为了稿费写了那么多激起偏见愤怒和焦虑的文章。可是她本人呢,根本不认同她自己写的东西。这叫作者吗?这只能叫打字的吧。
读《被正能量毁掉的中国女人》有感果然啊,我们生活在一个无比喧嚣的时代,可惜是众口一声,缺乏自己的独立思想,只会被貌似正确的声音裹挟、灌输,似乎就有了自己的见解。
但事实呢?
我们赞赏的不是思想,而是自己的情绪。
至于如何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我不敢说自己做的很好,但是,至少我调理分明的说出了我不同的看法,诸位见仁见智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