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学而时习之”意思是说要对之前学习过的东西进行巩固与温习。只有这样,才能不遗忘学过的知识点,所以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的方法。之前,我数学总是学不好,证明题也不知道从哪儿入手。可过不了多久就又忘了。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还是题做的太少了,老师讲完题后下课应该多做这些题,做到举一反三,熟能生巧。同样。遇到不会的题,问过老师后,也应该多做这种类型的题,把它们记在心里,英语文章的背诵也是如此,有些同学晚上背诵背的很好,可老师早上一检查,就变得磕磕巴巴。可能是因为太紧张了,不过真正背熟了就算紧张也不会磕磕巴巴,这说明了这些同学早晨起来没有再进行温习。就拿练字来说吧,我的字一般得在期中考试之后才会变好,刚一开学,字写的就是很烂。期末考试完,中间有五六天的时间可以玩,可返校时,我竟然连字都不会写了。拿起笔感觉很别扭。这也说明了,我们要对学过的东西进行温习,不然就会遗忘,这也正是老师要给我们留课下作业的原因。
由此可见,我们为什么会遗忘呢?因为我们学习的方法不对,学习的方法有很多。
一. 背诵方法:
理解与记忆,要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理解得越深,越容易记忆背诵。背诵课文要尽量运用意义记忆,即加强理解记忆。
(1)整体背诵,把课文作为一个整体,一遍又一遍地、从头到尾地进行记诵。优点是脉络连贯、加深理解。缺点是内容太多,容易疲劳。
(2)整分背诵,顾名思义就是整体背诵和分层背诵的有机结合。优点是取其整体背诵和分层背诵的利而去其弊,扬长而避短,符合整体——部分——整体的认识规律。背诵较长的诗文,常常是最前面的部分容易记住,即心理学上说的“初始效应”;中间部分则往往记不住,即心理学上说的“中远效应”。因此,运用此法时要强化“中远效应”,增加复习率,形成强刺激。
(3)“三部记忆法”第一步就是抓住文章的思想用脑默记,第二部是闭目回忆,实在回忆不起来时,就“偷看”一下,第三部是迅速反复,多次诵读。
二.学习方法:
(1)合理的安排时间,首先你要清楚一周内所要做的事情,然后制定一张作息时间表。在表上填上那些非花不可的时间,如吃饭、睡觉、上课、娱乐等。安排这些时间之后,选定合适的、固定的时间用于学习,必须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完成正常的阅读和课后作业。当然,学习不应该占据作息时间表上全部的空闲时间,总得给休息、业余爱好、娱乐留出一些时间,这一点对学习很重要。一张作息时间表也许不能解决你所有的问题,但是它能让你了解如何支配你这一周的时间,从而使你有充足的时间学习和娱乐。
(2)学会预习,这就意味着在你认真投入学习之前,先把要学习的内容快速浏览一遍,了解新知?识的大致内容及结构,以便能及时理解和消化学习内容。当然,你要注意轻重详略,在不太重要的地方你可以花少点时间,在重要的地方,你可以稍微放慢学习进程。
(3)能发现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补上这部分的知识,不使它成为听课时的“绊脚石”。这样,就会顺利理解新知识。
三.利用课堂: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时间,这也意味着在课后少花些功夫。课堂上要及时配合老师,认真做好笔记来帮助自己记住老师讲授的内容,尤其重要的是要积极地独立思考,跟得上老师的思维。
做好课堂笔记:(1)有助于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要想做好课堂笔记,思维就得跟着老师上课走。老师导向哪里,讲解哪里,就应该想到哪里,听到哪里。开小差是不行的,不然会漏掉要记的内容。
(2)有助于培养动脑动手的能力。要能及时做下笔记,不仅要求听得懂,而且要求记得快。要能听得懂,就要积极动脑思考问题,快速理解;要能记得快,一方面字词书写要熟练,另一方面书写速度不能慢。
(3)有助于增强鉴别力与思维的敏捷性。做课堂笔记也要经过一番筛选。教材中哪一处是重要点,哪一处是次要点,老师哪些讲得详细,哪些讲得简略,要能在听课过程中作出自己的判断,要能对老师的分析、点拨作出敏捷的思维反应,经过及时的鉴别、筛选,准确地将老师的重要表述与总结的要点记下来。
(4)有助于课后复习,收到消化巩固之效。一篇课文或一个单元学完后,可以对课堂笔记作一番整理。在温习与梳理中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够较好地消化巩固所学知识。课堂上做的笔记要在课后及时回顾,不仅要复习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重要内容,还要复习那些你仍感模糊的知识。如果坚持定期复习笔记和课本,并做一些相关的习题,一定能更深刻地理解这些内容,而且记忆也会保持更久。
对于我们而言,课堂学习的时间是共有的,书本上的知识内容是相同的。要实现超越,仅仅把握住这段时间和水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掌握科学、实用、高效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超越他人,走在前列。
所以学习必须讲究方法,而改进学习方法的本质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无论干什么,不懂就去问,不然就一直不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