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小富富听闻又有几家P2P爆雷了,在监管趋严的形式下仍然会有一些平台鸭梨山大,无法支撑,这是正常经营的优胜劣汰。投资者们不会过于打草惊蛇,投资者肯定对维权这档子事深恶痛绝的,费时费力,劳累奔波,谁先不想这档子事落在自己的头上,可是有些人却乐此不疲,还利用维权做出一些不太好的营生。
1
群主不是太靠谱
有一些人在听闻一些P2P平台爆雷之后,就迅速的成立很多维权群,整合了很多投资人在维权群中,利用平台忌惮人数众多,怕引起什么不良的影响。维权群主就会利用这点资源和平台去扯皮,如果平台能够给予一些好处,维权群主就许诺会解散维权群,殊不知投资人心急火燎希望能够挽回损失,不料被某些人当枪使了。
还有人确实遭受了损失,也建立了维权群,但是为了只挽回自己的损失,私下和平台谈判交易,在能够挽回自己的损失之后,就将名下的维权群给解散了,也是一种极为自私的表现。
2
好心维权,实则骗钱
很多遭受损失的投资人由于投资的平台不在自己的住所地,要通过自己去维权的难度相当的大,这时候在平台本地的投资人就会主动帮助他们去维权,帮他们去追讨,当然了这些投资人必需要给予维权的人一定的报酬。
不可否认的是有些维权人确实会利用大家筹集的钱办实事,可是也有一部分为了私利去蒙骗已经受了损失的投资人。
3
“良心媒体”没良心
一些投资人在平台出事的时候怒不可遏,想到了找第三方媒体去曝光,让舆论的压力迫使平台站出来解决时间。但是这些第三方的媒体也不乏一些鱼目混珠之辈,即便付了钱,也不会给你办事的。
帮助维权的人或许会说自己又资源,能够在一些大号和一些大的平台上发曝光类的文章,即便拥有这些资源,在一些严谨的平台上发文也是需要经过审核的,更多的人只不过是发在一些无人问津的自媒体上,比如微信、今日头条、网易的自媒体,这些自媒体用户量极小,几乎没有任何传播和营造舆论的作用。
4
警惕个人隐私外泄
维权群里只要有人高声一呼要统计投资人的资料,很多投资人就会双手奉上,要知道姓名、手机、投资额、投资信息等等这些是牵涉到个人隐私的,这些个人信息不能轻易的透露给他人。群这种非官方的渠道是不适合公布这些信息的,投资人要有隐私意识、不能因为遭受损失就失去理智,一些资料如果真的需要给予他们,也要用作图软件做出必要的处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