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记录读书成长
《我们仨》书中的秘密

《我们仨》书中的秘密

作者: 超姐666 | 来源:发表于2018-10-21 18:01 被阅读8次
    《我们仨》书中的秘密
    如今,大家都在拼命关心怎么读书?我看过本书之后,惊叹看书是读完一个世纪的书,去读下一个世纪的书。大家现在都重视怎么去运动?看过本书后我知道了运动是去“探险”。大家都在学习如何好好说话,有效交流?我看到他们怎么用“石子”去交流。大家都在学习如何管理情绪?我看到了他们的智慧淡定和充实,世事无争。书中的人生的智慧太多,不知你能觉察到的幸福秘密还有哪些?

    一点也不意外,家庭的幸福是源于男人被崇拜一辈子,女人被宠爱一辈子。如果你独立,有自己的学业和爱好,又淡泊明志,有个爱自己的老公,像文中作者杨绛,不幸福都难。

    本书先让人体验失去亲人之痛,又感受家庭生活甜美如童话。钱钟书出生1910年,杨绛出生1911年,在那个国家动乱政治运动频繁的时代,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幸福走完这一生,已经美的无可挑剔。杨绛先生写《我们仨》这本书的时候,已经92岁,因丈夫和女儿相继去世,杨绛先生通过回忆书写她们三人的日常生活,从吃饭,做饭,游玩,读书,工作,养育孩子,看起来她像一个家庭主妇,又是一个知识分子,又像一个战士,又是一个贤妻良母。钱钟书评价她:最才的女,最贤的妻。


    失散的痛苦

    看到她写失散的那段,太虐心了,看着看着我忍不住泪流满面。

    她这样表述女儿的离开:“一粒种子,只发了一点点芽芽。光天化日之下,一晃眼她没有了,就在这一瞬间,我也完全省悟了。”

    她这样描写丈夫去世:“我眼看着一叶小舟随着瀑布冲泻出来,一道光似的冲入茫茫云海,变成了一个小点,看着看着,那小点也不见了。我愿变成一块石头,守望着我已经看不见的小船,但是我变成 了一片黄叶,风一吹,就从乱石间飘落下去。”…………


    以下有的是文中原句子,有的是总结,感触最深的部分,我汇总如下:

    人间童话故事

    第一:他们读书之余爱“探险”

    杨绛说钱钟书是书呆子,不爱运动,她就带他每天出去“探险”,主要的是一起去探险。有孩子的时候带孩子一起。

    牛津留学期间,每天都出门走走,养心散步,走得慢,玩得多,总挑不认识的地方走,随处有所发现,还可以看房识人,看人识人,乐趣常在。

    不管是伦敦和巴黎,也是一起探险,从公园到书店,从西头到东头。

    在1936年世界青年大会开会期间,不重要的会议也偷偷溜出去探险。

    解放后政治运动期间,由于在家工作,经常挪用工作时间经常走一走后山,颐和园后山的松堂的松树千姿百态,一颗颗的松树都认识了,动物园也最爱去,看到很多的动物,最爱大象。

    一张一弛的生活,给他们家庭带来了很多乐趣,运动的形式适合自己就好,放松了心灵,又增进了感情,何乐而不为!

    第二:读书是一生的乐趣

    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点,唯一不变的是读书。这是我所见到的最狂的读书法,古今中外所有的书店的文学国学经典都被他读完,听说清华大学书店很多书的批注都是钱钟书标注上的,典型的书虫,书痴!小时候过目不忘,长大通读经典,博古通今,最爱读外文原文名著。读书的让他们在旧社会自食其力且自得其乐。

    1,牛津留学期间,他们夫妇去大学图书馆读十八世纪以及十八世纪以前的书,去市图书馆读十九世纪,二十世纪经典和通俗书籍。

    2,在巴黎留学期间钱钟书恣意读书,法文自十五世纪的诗人维容读起,十八十九世纪一家家读将来,德文也是如此,每日读中文,英文,隔日读法文 德文,后来又加上意大利文。

    3,“解放前人心惶惶,我们并不惶惶然,我们的阅读面很广。”杨绛这样气定心闲的描述。

    4,“政治运动期间,从未间断读书,钟书总能在工作之余偷空读书,我以勤能补拙,尽量读我工作范围以内的书。”外面再大的风浪,杨绛也是如此的淡定。

    5,“我们无论多么艰苦的环境,从不停顿的是读书和工作,因为这是我们的乐趣。”乐趣让一个人,一个家庭,一生一世都不寂寞!

    第三:家庭读书对孩子的影响

    她是阿媛,是钱钟书和杨绛的宝贝女儿。

    “女儿做在高凳里,前面摊一本书,手里拿一只铅笔,学我们的样子,一面看书,一面书上乱画。”两岁半因为经常坐听4岁的小表姐读书,能把书倒过来,从头念到尾,一字不错。居然是过目不忘的本事。

    她小学休学期间帮爸爸登记学生分数能认出谁和谁是好朋友,因为两张卷子是用一样的墨水。这两个男女同学,最后结婚了。

    她帮妈妈借书裁书期间,发现有个人经常借书看,但只看书中前几章就不看了。因为她发现很多书页都没有裁开,显然是没看。

    她被称为最好读书苗子。大量读英文小说,传记,最后改学俄语,英文也相当好。

    她下工厂期间,学画钢厂图,到书店买书,精心学习,能画出精确图,能按图做出模型,灌注铁水。

    父母被关牛棚期间,她偷偷给父亲带糖吃,把一个个糖剥开放瓶子里,糖纸自己放书包里带走,给母亲亲手缝制睡衣。政治运动期间,她坚持真理,不参加任何帮派,自己去延安,称大海航行靠舵手,谁有理就赞助谁。她一个人在十年文革中没有犯错。曾摆事实讲道理不该批斗,挽救一个老校长,坚持真理,正直无私。她就是阿媛。

    《我们仨》书中的秘密

    第四:爱的“石子”一直流动

    一个家,感情的纽带常在,这个家就生机勃勃,能量满满!

    “夫妻分居期间的交流经常给我写信,还特地为我记下详细的日记,所有他那边的事我大概都知道。”

    “每次分离,钟书必将详尽记下所见所闻和思念之情。”

    我外出,钟书详尽记下家中琐碎还加上阿媛的评语附和,琐琐碎碎的事成为石子,比作潮退潮落滞留海滩上的石子。

    出门半天,出差十天八天,我们回家必带回大把小把的石子,相聚时候搬出来观赏玩弄。

    工作之余各处探险,或者在院子里来回散步,孩子回家,又掏出一把又一把的石子把玩欣赏。

    第五:烟火中动人的恩爱

    钟书在家干的坏事有:打翻墨水瓶,台灯砸了,门轴坏了。杨绛总是说:不要紧,我会修。”像极了是母亲对待孩子的态度。

    钱钟书总是每天给杨绛做早餐,甚至端到床前。钱钟书找最好的大夫给杨绛接生,亲自做饭,给予产妇自己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早餐这项,估计99%的男人都做不到!

    两人关于做饭一事,不断发明,不管实验,由原始人的烹调渐渐开化,走入文明阶段。有时候钱钟书还用浓墨给杨绛开花脸。关于围城的创作期间,杨绛也是给予全心全意的支持。

    上海沦陷期间一家人在一起,钱钟书创作《围城》,家人和他同甘共苦,胜于别离,曾发愿给妻子:“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

    杨绛文回忆中,不由的感叹说: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其实她们的生活就是童话。

    第六:抉择大事的智慧

    每个家庭都有争吵,钱钟书和杨绛有次因为一个读音争议不休,后来分出了输赢,但是谁都不开心。以后遇见意见不同定下规则:以后不妨各持异议,不必求同。规则定下后,并没有各持异议,遇事两人一商量,就决定了。

    钱钟书父亲让其辞去清华的职务去他父亲的学校蓝田当老师,这样人生的大事抉择,杨绛其实有意见的,但接受她爸爸无语的教导,没有给钱钟书增加烦恼。她这样说:“一个人的出处去就,是一辈子的大事,当由自己选择,我只能陈说我的道理,不该干预;尤其不该强他反抗父母。”

    1955年女儿阿媛考取北京师范大学俄语系,志愿是当教师的尖兵。杨绛学爸爸的榜样:孩子自己决定的事,不予干涉。阿媛毕业后留校当教师,她一辈子是教师队伍里的一名尖兵。

    在上海解放前夕,杨绛说,我们如果要逃跑,不是无路可走。可是一个人在紧要关头,决定他何去何从的,也许总是他最基本的感情,不愿逃跑,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们不愿意。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语言,我们是最倔强的中国老百姓,不愿做外国人。


    最快乐的家庭关系:

    “我们仨却不止一人,每个人摇身一变,可变成好几个人。”杨绛说:阿媛长大了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钟书是我们的老师,我和阿媛都是好学生。

    阿媛说:我和爸爸最哥们。我们是妈妈的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作为我的哥哥,最配做弟弟。

    他们父女联成一帮,床铺都不铺,称狗窠舒服。用引据经典的淘气话还得意说妈妈有点笨。

    “我和女儿联成一帮,说钟书是色盲。”

    “我们夫妇连城一帮,说女儿是学究,是笨蛋,是傻瓜。对女儿又佩服,爱教书像爷爷,刚正像外公。”

    杨绛这样评价他们的家庭:“很充实很有意思,我们仨都没有虚度此生。很朴实,很单纯,与世无争,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夫妻一起担当,困难不再是困难,还有个女儿相伴,无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


    读过本书,不由得让人们觉得羡慕他们童话般快活的日子。

    读过本书,越发觉杨绛是最有智慧的先生。

    杨绛说:“我们读书总是从一本书的最高境界来欣赏和品评,我们使用绳子,总是从最薄弱的一段来断定绳子的质量。”读此书,我欣赏杨绛的一生,她是现实生活中人人敬仰的先生,又是童话故事中的人人羡慕的公主。她告诉我们一个秘密,唯有把家庭经营的幸福甜润才是人生最好的庇护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仨》书中的秘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kab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