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金秋十月,我从梦寐以求的大学退学了,在家中和周围人中引发一场激烈的争论和震荡,也引发我一关于时代命题的深入思考。
礼赞生命我成长于长白山脚下一个农村家庭,爸妈都是体力劳动者。一间半的小房子,像样的家电只有一台没有有线信号的二手彩色电视。从初中到高中一直受贫困助学金。爸爸酗酒,爸妈情感不和,经常成宿吵架,有时还会动手!爸爸经常喝完酒不停地抱怨甚至骂人,妈妈有时不愿意听,不能半夜去打扰别人,又不舍得花钱住旅店,只能大半夜在公园一圈一圈得转,回来的时候,眼睛哭得红肿。很多次忍无可忍,妈妈决定要和爸爸离婚,姥姥每次都劝:这孩子学习这么出息,要离了婚耽误了孩子,你后悔来不及。为了孩子,怎么也将就到孩子上大学。等孩子上了大学,有你好日子过。就这样,为了我,妈妈一直在忍受着压苦烦闷的生活。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从小我就懂事。在学校表现出众,每学期末都拿很多奖状回家,那时的梦想就是考上重点大学,去大城市找份好工作,改变自己和妈妈的命运。于是我承载着自己和妈妈的命运拼命努力读书学习,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看书和学习。基本没有亲密的朋友也不出去玩,第一不愿浪费精力,第二没有钱。
生命方向的选择-记大学退学风波天资不笨,再加上超出常人的专注和努力,顺利考入北京一所211重点大学,在我们小县城里名列前茅。爸妈很是自豪,对我的未来充满期待。
第一次独自到大城市生活。妈妈不放心我一个人走,送我到学校。只在学校吃了一顿午饭,她就做汽车赶回去了。我心里清楚她是怕自己的“农村人”的形象对我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送妈妈去汽车站的时候,她不停地嘱咐:好好上进,好好照顾自己。俺们什么都不懂,你就得靠自己。
新的朝阳这样我带着家人的殷殷期盼开始了大学生活。大学氛围比高中轻松太多,很多同学的课余生活都很丰富。但是我却一刻不敢松懈,不断探寻着自己的未来发展之路。大学里有各种学习类课程信息,新东方、会计师考试培训等等,还会组织很多学长回来分享自己的学习和就业经验。我经常会去听,但是都无法很明确地进入任何一个轨道。面对未来,就业、情感、家庭等很多的命题,不知该从何解起。越是看别人的“成功”典型案例,就越觉得在激烈的竞争中无所适从。瞬息万变的时代究竟要如何为未来做好准备?我的生命之路究竟要去向何方?心中曾经充满焦虑和迷茫,在方向模糊的情况下,人很难将自己全然发动,对自己的状态十分不满意,甚至看不到未来的希望。
大学校园生活满足不了我的精神诉求和对生命方向的追问,于是我将触角转移到社会。参加了很多志愿者活动,寺院义工、会议志愿者、支教老师等等,希望在这些活动中看到更多的生命形态,并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所长所短。最终在命运的牵引下结识了一个团队,彻底改变了我的命运。
再一次绽放14年8月份,去给一个慈善主题的小型会议做会议记录,会议上一位老师分享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社会发展的现状,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重心与西方的差异等等。他的解析结构严谨,对社会发展方向的判断极其清晰坚定。我被话题的内容深深吸引,回去以最快的速度做完记录并用思维导图做了结构的梳理。我进入一种大脑高度运转的状态,他的话语像有魔力一样会不断自动闪现在我的脑海中。我看到一个对时代变迁有深刻洞察的智者的形象,另外他低调与利他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住我。
第二次他被邀请来做专题,我有幸又去做记录。这次有机缘与这位老师交流几句我对上次他所讲内容的思考并交换了联系方式。他说有之前写过的文章可以发给他看看。回去之后,我认真梳理了我的精神成长之路,不是具体的经历,而是我世界观和认知方式变化的重要转折点。那是一个极其高频的状态,我坐在校园户外的石桌上,一口气坐了八个多小时,完成近五千字的文章,尽量完整呈现我内在世界的图景。写完之后,我自己都很吃惊,从来没有过这么长时间的伏案,关键是没有丝毫困倦感,始终是十分亢奋的状态。我隐约感受到,这是我一直苦苦寻找的生命导师,是一个可以引领我生命方向的人。
于是我主动提出希望能够跟他学习,能够用智慧和头脑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了解了更多他们在做的事业之后我毫不犹豫做了一个决定:从学校退学,全身心投入。
久别遇亲人的喜悦这个决定让很多人大吃一惊,反对声一浪高过一浪。当时已经是大四,学校基本没有什么课程,就是写写论文。我可以一边在学校把学业完成,拿到毕业证;同时参与这边的工作。身边很多劝我的人也都这么说,他们十分不解为什么不肯“两全”。老师周围一些知道这个决定的人,纷纷让他劝我不要鲁莽。但是这位智者的立场十分坚定,对我也是同样的话:你的人生你自己做主,未来无论结果怎样,你都要为当初的选择承担全部责任。他的立场给我极大的支持,我感恩他对于我生命权利的无条件尊重和信任,感恩他没有许诺任何东西,只是鼓励我自己去听从内心的声音,独立判断、选择和承担责任。
当我没有找到生命轨道的时候,终日寻寻觅觅。现在既然已经感受到内心的召唤,若不能全身心投入我会觉得愧对自己。“毕业证”不过一纸文凭,我不愿为之而继续浪费生命。“应付”论文的时间,我可以做更有价值的事情。
决策完就是行动,需要办相关手续,大学退学必须要家长签字。因此父母这一关非闯不可。我已经预料到会发生的风波,愤怒、情感绑架、道义谴责、各种劝阻……只是现实的风浪比我预想得还要更加迅猛,示现出的冲突的本质更加深刻而广泛。
生命方向的选择-记大学退学风波这个决定传递回家里,晴天霹雳。电话那边,爸爸立即就破口大骂起来,声色具厉地质问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拿钱供你四年,你连个毕业证书都不给我拿回来?你要真敢退学,就断绝父女关系”。爸爸是愤怒,妈妈更多是担忧。她不明白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怕我是被洗脑,或者入了什么传销组织导致走火入魔。他们看我态度十分坚决,开始动员全家人一起来劝阻。小学以前在姥姥家长大,因此姥姥在生命中有很重要的位置。她打来电话,跟我说家里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爸爸天天喝大酒,觉得在朋友中没面子,老说不想活了,没事就找茬和妈妈吵架。妈妈也每天魂不守舍,自怨自艾,哀叹自己命苦,好不容易有个盼头,这闺女眼看又要出事。“俺们也不懂你到底是要干啥,但是你就考虑考虑你妈从小为你遭的罪,再说也没有多长时间,就半年,怎么还不能上完呢?”七大姑八大姨纷纷来电,一时间这事成了家中头条。各种指责纷至沓来,“你这孩子怎这么自私呢?你就考虑自己,一意孤行,想干嘛就干嘛?你爸你妈要是因为这个事情有个好歹的,你怎么对得起他们?”“你还小,考虑事情不成熟,做事情别太绝,多给自己留条后路”“家人不会害你,都是为你好,你怎么就那么相信自己呢”“人家孩子都能拿个毕业证”……
我尽力用他们可以听懂的语言说明我不是一时头脑发热,这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这个决定对于我未来的发展是十分重要。请他们信任我的判断和选择。但是这完全在他们的经验之外,在他们接触的人中,最理想的职业是老师,有稳定收入,有退休金,不用干苦力还有很长的假期。在他们的世界里,上个好大学,拿到毕业证,找份稳定地工作,再嫁个好人家,生儿育女,孝顺父母。这是人生的范本。
生命方向的选择-记大学退学风波我突然意识到这不仅是一件事情的冲突,而是两代人世界观的冲突。是传统生活与现代生活,道德规则与生命规则的对冲。这是现代年轻人与父母辈普遍面临的矛盾。父母对子女会有一个理所当然的预期,从时下经常见诸报道的各种“催婚”“催生”“特长补习班”等等可见一斑。父母认为有天然的权利去干预乃至决策子女的生活,一旦子女不能顺从自己的意愿便会产生失落情绪,甚而给孩子贴上各种“不孝”“不懂事”的标签。很多年轻人迫于情感和道义的压力,主动做出让步,顺应父母的期待,但因为不是自己独立的判断和选择,因此遇到问题的时候,会对父母产生怨气。很多家庭的积怨是这么产生的。
我不希望我们的家庭进入这种模式,对于父母的养育之恩,我始终充满感恩。但是不能以我的生命权利做交换。我是独立的个体,我有独立判断、独立选择并承担后果的基本生命权利。这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即使是父母都不可以,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
生命方向的选择-记大学退学风波从传统道德的角度来看,这种观念似乎过于理性而不同人情。但真正的高品质的情感是建立在尊重彼此独立主体的权利边界的基础上。父母与子女因为有抚养关系,再加上道德传统流传下来的很多惯性思维,因此权利边界极其容易混淆。父母往往容易认为孩子不能独立面对,很多事情不考虑孩子独立意志,以“爱”的名义,凡事替孩子做主,或者是以“孝”的名义向孩子施加压力。这在无形中是侵犯了孩子的生命权利,并不利于他养成独立思考和面对世界的能力,也不利于建立健康阳光的代际关系。
中国文化中缺少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基因,但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80、90后群体在开放多元的价值体系下,对于独立个体意识、生命权利和生命边界的意识已经在开始觉醒。他们的情感、婚姻、家庭的模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同性恋、晚婚、不婚等等新的选择开始被年轻人所接受。他们在实践着自己的父辈们没接触过甚至批判的生命过程,在这种形态下,如何完成与父辈价值观的协同,这是一代人的命题。
生命方向的选择-记大学退学风波退学只是一个引子,如果这件事不能处理好,后面在发生任何不能满足家里预期的事,他们会用这种模式来“”逼我就范”。是按照他们的模子去剪裁自己以换取一个“孝子”的名声和周围人无关痛痒的赞扬?还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带着“自私”的标签逆风而行?这是在面对原生家庭的时候一个会经常出现的选择题。我毅然选择了后者。
参透了冲突的本质,再面对父母的时候,我开始把生命权利、生命边界、道德、情感分开来跟父母沟通。首先很真挚地表达我对他们的感恩之情,我希望他们不要把过多的期待放到我的身上,寻找自己生命的兴趣和爱好,过自己更高品质的生活。当我有能力的时候,我会尽力去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但是,我的生命权利我不会出让,认准的事情我会进行到底。
父母的观念很难一时调整过来,他们一开始会勃然大怒,认为我简直是无情无义,狗屁逻辑!我内心波澜不起,非常冷静地面对他们的情绪。我心里十分清楚,在当时用语言去沟通是苍白的。时间是解决问题的高手。唯一能打消他们顾虑的是我的成长和变化。当他们看到我幸福,有不错的物质条件,并且能够回馈他们的时候,这一切就自然化解了。
生命方向的选择-记大学退学风波学退了,当初的选择现在已经开花结果。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行走在生命的方向上。
父母渐渐从各种情绪中缓和过来。最重要的是,我们之间开始建构一种新的代际关系。他们对我还是会有惯性的期待,但是不会再用道义或者情感绑架的方式。经过这一轮退学风波,他们已经十分清晰我的立场和行为风格。而我也开始用更加柔和和渗透式的方式提前做好铺垫。有时候打电话,我会故作轻松的释放信号,我可能会嫁个老外,可能很晚结婚,也可能这辈子不结婚。他们刚开始也不好接受,但是过一阵子,再交流的时候,妈妈会说:“反正你这孩子和别人家孩子不一样,从小就主意正。你要干啥谁也拦不住。我们心里是想为你好,但你说的我们不懂,给不了什么建议。还是那句话,你靠自己,照顾好自己。”
妈妈送我来北京念大学的时候,临别时说的是这个话,现在从大学退学了,她说的还是这个话。不变的情感和爱背后,多了一份信任,少了一份干预;多了一份尊重,少了一份制约。当我真正在意识和行为上从对父母的依赖中独立出来,和父母的关系多了很多透气性。彼此都少了一份理所当然的期待,多了一分属于生命的自由。
生命方向的选择-记大学退学风波龙应台曾说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不断目送他渐行渐远。这是从父母的视角。
我想说,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是从依赖到独立,彼此陪伴走向生命的圆满。
以我很喜欢的一首诗作结:
打开鸟笼
让鸟儿飞走
把自由还给
鸟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