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对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年龄称谓,熟悉这些称谓有助于阅读古文,也有利于自己的写作,现收录如下:
孩提:指年龄在二三岁之间的幼儿,一般指还在襁褓里的幼儿。
垂髫:指年龄在三四岁到七八岁之间的儿童,髫就是古代儿童头上垂下的头发,如晋代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黄口:十岁以下,《淮南子》中有“古之伐国,不杀黄口”
总角:指年龄在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少年,一般用作少儿的泛称。因为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扎成结,其形状如同羊的两只角,所以,称为“总角”
豆蔻:指十三四岁到十五六岁的少女,据《本草纲目》记载,豆蔻花生于花叶间,人们取其还未大开,称之含胎花,常以比喻处女。杜牧《赠别》诗中说:“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束发:指男子十五岁,古代男子到了十五岁,要把原先的总角解开,扎成一束,古语有“束发而就大学”的记载
及笄(jī):指女子十五岁,古代女子到了十五岁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夹住,表示已经成年。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要行弱冠礼,以表示已到成年。
而立:指男子三十岁,立是指立身、立志,《论语》中有“三十而立”。
不惑:指男子四十岁,不惑指不迷惑,不糊涂,《论语》中有“四十而不惑”
知命:指男子五十岁,知命是指知天命,《论语》中有“五十而知天命”。
花甲:指六十岁,耳顺也是指六十岁,是指个人的修行成熟,没有不顺耳之事。是听得进逆耳之言,詈骂之声也无所谓,无所违碍于心。
古稀:指七十岁, 杜甫有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因用"古稀"为七十岁的代称。
耄耋(màodié):指八九十岁,语出曹操的《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期(jī)颐:一般指一百岁的老人,期是期待,颐是供养,意谓百岁老人饮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期待别人供养或照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