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ngela自在
下午,孩子们在外面玩耍的时候,我独自坐在电瓶车上,四周观望着,眼睛突然被不远处的一个老伯吸引了。他正在尽心地打理着一片小花园,很小很小的花园,浇水的样子,是那么地认真。在他离开后,我很好奇地走向了那一片花园。
走近观赏,几垄小土地里正开着绚烂的花朵。几只小蜜蜂飞在花丛里,在一朵朵花之间轻盈地穿梭着。当它们停留在花朵上时,我想仔细观察下它们是如何采花蜜的。但是微风吹佛着,花儿摇曳着,没看清采蜜的过程,小蜜蜂飞舞着离开了,它们在每一朵花上,都只停留了短暂的片刻。透过手机,拍下来,技术有限,难免失真。

最近,喜欢近距离地去观察蜜蜂,蝴蝶这些小昆虫。发现我和它们共生在同一个大自然里,对它们的了解却少之又少,除了一些十分常见的几乎众所周知科普类的昆虫,很多的昆虫,我都不知道它们的学名。比如,在另外一朵花上,我就发现了自己叫不出名字的昆虫。

那一刻,我似乎是在世界的另一头遥望着它,却不了解它。有时候,会反思,自己接受了十多年的学校教育,学来的东西,好像都只漂浮和阻隔在头脑层面。对自然的好奇之心,却是在自己活了32年才真正发自内心地想去看见和思考。当走近大自然里的时候,我才感觉自己的脚,踩在地面上,踏实!
正当我沉思着,一个姥姥牵着小孙女过来了,孙女背着小书包,可能是刚放学。她们也走过花丛。小女孩看到我低头在观察那只不知名的昆虫时,也停下脚步,探过头来看。姥姥看孙女停下来了,就急着催她回家。
我看看她姥姥,心想,也许年纪大一点人,对大自然的见识丰富一些,会不会知道关于这个昆虫的名字。于是随口问了她一句:“您知道这个昆虫叫什么名字吗?” 她眼睛瞟了一眼它,敷衍地说了一句:“不知道,是蜜蜂吧?” 然后又催着孙女回家了。
她的回答让我大跌眼镜。要知道是蜜蜂的话,我就不会问了。那一刻,我真心觉得,在大人的眼睛里,能看到的风景真的少之又少。
由于它在花上没有逗留,顺着花茎爬走了,我也没有用手机好好拍下来具体去搜索。但是,它给我留下了印象,至少知道了有一种昆虫是长这个样子的。
回想起刚才那个小女孩,应该是才上幼儿园。正是对自然世界好奇的时候,却把大量的光阴留在往返幼儿园和家之间。也许,这正是现有小孩子存在的现状,家长无力,小孩更是跟着迷茫。但是,如果在孩子正好奇的那个当下,简简单单地陪着他,至少是允许他完整地去经历自己的好奇心,也已是力所能及的幸福了。
感叹完,继续赏花。五颜六色的花,让人心情舒畅。大自然的神奇,在于它有自己的颜色,自己的皮肤。百花齐放,物种多样。白色的花,橘色的花,玫瑰色的花等等,各有各的精彩,单独欣赏很美,一起欣赏也很夺目。每一种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花给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受都不尽相同。
在这一群花中,如果一定要挑出最喜欢的颜色,那么我觉得当下的一刻,白色的花更博眼球。

纯白无暇,干净清爽。靠近它时,感觉心里的忧思杂念都被冲刷殆尽。我喜欢这片小花园的美。美,不一定大张旗鼓,如果是用心链接自然,一小片的花园,也可以是美的净土。
生活中给我留下美的感受的不仅有视觉,还有是来自听觉的盛宴。之前,早就听说这里有一个湖畔公园。今天,本想用导航带路,不巧手机没电了,就沿路打听,原来它离自己只有2个路口的距离,于是,很快找到了公园。
在这里,最热闹的是处处环绕着的悦耳歌声和口琴声。树荫下,湖畔边,都有沉醉歌唱的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戴着帽子身穿白色衣服的大叔站在树下,高声歌唱,他的歌声堪比天籁之音,让听者流连忘返。
对美的追求,不分年龄和性别。在歌唱,跳舞,绘画中,都可以表达自己,表达美的追求。
所以,我常常羡慕学艺术的人,他们在处处追寻真善美,自由地表达自己。人性的爱与美好,通过他们展现地淋漓尽致。
虽然艺术大师令人望尘莫及,但是在艺术面前,人人皆有自己的审美,就从学会欣赏开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