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测而疑,疑而学,学而启                     

测而疑,疑而学,学而启                     

作者: 秀而繁新 | 来源:发表于2022-06-12 09:20 被阅读0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习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但语文作业是所有学科中弹性最大的,学生往往不做,或做一部分,或从网上和资料中查答案,而非自己思考,这样的虚假预习不但会培养学生虚假学习的品质,也会使学习的效果适得其反。

鉴于以上情况,年级提出让课堂成为学习的主阵地,我们在课堂上让出时间让学生‘’预习‘’,变‘’课堂预习‘’为‘’课堂检测‘’,然后实现测而疑、疑而学、学而启的全程质疑解疑的课堂。

首先,,通过现场检测,能让学生暴露真问题。只有学生暴露的问题是有效的,教师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有了问题,这时又是在教师的组织下学习,学生学习中暴露的是什么问题、有多少问题、哪些学生问的问题等,都在教师的不断巡视中被发现,这就为老师进行二次备课停供了真实的学情。

其次,问题会让每个学生成为学习者。新课改提倡,为每个学生的成长奠基。因为全程都有教师的关注,并且有问题的学生、‘’学困生‘’优先,即便有些学生基础差一点,但因为老师的用心,这些学生会更加投入,也会终有所获。

最后,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帮扶学习后仍有疑,教师就顺势启发、引导,满足学生最大的求知欲。如此一堂真正关注学生,重视学情,质疑解疑的课堂就诞生了。

教学的常态应该是教学相长,这样的课堂在促进学生成长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真心投入课堂的教学改革。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向40分钟要质量‘’’,那么教师就要切实科学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每一个环节、每一分钟的效度。最终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发展。

相关文章

  • 测而疑,疑而学,学而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习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但语文作业是所有学科中弹性最大的,学生往往不做,或做一...

  • 张载

    读书先要会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学贵心悟,守旧无功

  • “质疑”不再沉默

    “学贵而疑”,“疑”之所以贵,是因为它是大脑思考分析的产物,“疑”就是问题,就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我们需要不...

  • 短句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爱而不疑,疑而不爱

  • 问是学之始——《致教师》之《问号是创造的起点》读后感

    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劝学篇》里写道:“耻不知而不问,终于不知而已;...

  • “知道和误以为知道是不一样的。”丨《学会提问》

    “思而学,学必疑,疑则问。”——韩根太·《学会提问》 作者丨谢丹儒 来源丨最后一米阳光 1、不是不想问,是不敢问 ...

  • 初学《传习录》之浅见二十九

    学而思 曰:“此亦有为而言,其实思即学也,学有所疑,便须思之。‘思而不学’者,盖有此等人,只悬空去思,要想出一个道...

  • 【策略·方法】做一个有“问题”的学生

    学贵有疑。 清代学陈宪章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 宋学者朱熹也说:“读书无疑者...

  • 摘抄

    《说郛》*,里面讲的一段话:猜忌天下之乱源也,主疑臣则诛,臣疑主则反,主疑臣而不诛则臣疑而反,臣疑主而不反则主必诛...

  • 素书全鉴(27)

    用人切忌疑心太重 【原典】 危莫危于任疑。 【张氏注曰】 汉疑韩信而任之,而信几叛;唐疑李怀光而任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测而疑,疑而学,学而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kdg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