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体验:
通知疫情爆发了,就开始手足无措,不知道自己该什么;
要去新单位工作了,心里七上八下,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胜任;
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内心恐惧惊慌,不知道自己会遇到什么;
家人说要有亲戚要过来吃饭,内心焦虑不已,不知道等下会发生什么
……
明明是一件很小的事情,自己也知道,可就是控制不住地紧张焦虑。
什么是焦虑障碍?
焦虑障碍,也称为焦虑症,或焦虑性神经症,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同时伴有心悸、手抖、出汗、尿频等症状。具体症状表现如下:
过度担心的心理体验,个体持续性或发作性地出现莫名其妙的焦虑、紧张、恐惧和不安,有一种难以控制的忧虑;
整天心烦意乱,仿佛不幸即将降临,内心处于高度警觉的状态,做事缺乏耐心;
与人交往时紧张急切,不沉稳;
个体紧张情绪与周围环境极不相符,自己知道,但控制不住。
如果你的表现符合上述症状描述,并持续一周以上,那可能是焦虑症,建议配合心理治疗,必要的时候使用药物治疗,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如果只是一两项与上述症状表现类似,那么,你需要练习。
自我觉察
自我觉察,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观察自己的情绪,反思自己的感受、想法等等,以及它的状态变化;然后辨别和了解自己的需求、信念、价值观和目标。通过自我觉察,个体把自我当作被观察的对象,从而超越自己的心智,向内探索自己,关注自己,影响自我调节。
当你有情绪起伏,内心不平静的时候,就是需要自我觉察的时候。
这个时候,你可以先感受自己的慌张,觉察自己的感受,是焦虑、紧张、担忧,还是恐惧、害怕等等。比如,
我们有时会与父母起冲突,如果你第一反应是顶撞,接下来可能是无尽的争吵。但是如果你此刻停下来,感受自己内在的反应,就会发现自己身体里有气(委屈、愤怒等所致),有股力量不断往上升,仿佛要冲出来一般,但你就静静地不动,慢慢地,会发现自己没了一开始那股气,反而有点虚,特别害怕,怕父母不爱自己了。
同样地,当你遇到一件事感到慌张,不妨先让慌张飞一会儿,观察一下自己,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慌张可能是一种认知模式:
只有过了这一关,生活才能继续
这种认知很大一部分来自生活中各方面的压力。
这些压力可能是来自工作上的,可能是来自经济方面的,可能是来自家里人的过高期望,可能是来自自己对自己的过高要求,还可能是来自某种攀比之心……
错误的认知容易使人看问题偏离轨道,形成不正确的观念,导致一些不必要的负面情绪,或者过多的负面情绪,继而产生过度的压力。
而过多的压力,不仅可以使一个人遇到点小事就慌慌张张,还会使得长期处于压力之下的个体出现胃痛、食欲不振、睡眠障碍等躯体状况。
所以,当你遇到事情感到慌张的时候,不妨先感受一下自己的慌张,问问自己在慌什么。这个问题真的要紧张吗?你可以试着给自己所慌张的问题打分,看看自己的紧张能打几分(以10分为满分),然后列举出多种可行的方案,还有看问题的不同角度,试着分析从不同的角度着手问题,会各自有什么样的结果,哪一种是你能接受的。如果实在不能确定,那不妨付诸实践,允许自己冒一次险,有尝试才有进步。
只是,有时候,你可能不敢冒险,因为
你的内在住着个严厉的超我
弗洛伊德将个体的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其中,本我遵循快乐原则,主要是寻求满足,几乎不考虑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超我遵循道德规范,对本我进行约束;自我则处于本我与超我之间,起着调节作用,防止个体过于“本我”,或过于“超我”。
当个体内部住着一个严厉的超我,它会时刻提醒个体要谨言慎行,凡事要面面俱到,要遵守规范,但同时也会造成个体的刻板行为或刻板思维,导致个体一点点小事就紧张,因为担心自己做不好。
这个严厉的超我,往往形成于童年,父母过度的严厉,有着超强的控制欲等等,使得个体成年以后,虽然看起来一副循规蹈矩的样子,有的甚至可能是学霸或者高薪阶层,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从小被束缚了,因而羞于表达自己,时刻受困于焦虑紧张,遇到点事情就容易慌张。
慌张的原因,主要在于自卑:
因为自卑,所以担心自己做不好
一个人如果担心自己在某件事情上做不好,经常会有一些诸如担忧、害怕、紧张等等小情绪的产生。一定量的小情绪是正常的,但过多的小情绪,就会导致个体慌慌张张,手足无措,不知从何下手,继而一直关注自己的情绪,忘记了自己该干什么,不知道自己怎么办。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告诉自己,每个人有自己的能力,能做多少算多少,不要勉强自己。平常可以多对着镜子微笑,给自己加油打气,进行自我暗示。
因为自卑,所以试图掌控一切
我们本能地抗拒失控感,因为它代表着自我能力的下降,于是,我们拼命地试图控制自己、控制生活。但人生浩瀚,个人能控制的部分寥寥无几,于是出现慌张、焦虑,强扭的瓜慢慢转变为自己的攻击。放宽心,面对一切,“控制可控的,接纳不可控的”是每个人需要掌握的技能。
因为自卑,所以不敢表达情绪
每个人都有塑造外在形象的意识,这是人际交往必须具备的能力和技巧。然而有时候,我们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完美,往往会想尽各种办法,在人前压抑自己的情绪,以呈现出一种完美无缺的状态。而这样一种观点,使得我们容易因太过在于完美而感到慌张。
这种情况,建议多参加一些对抗性的运动,诸如打羽毛球、打兵乓球、打篮球、踢足球、拳击等,允许自己表达愤怒、紧张、悲伤等负面情绪,慢慢地,就能从经常慌张的状态走出来。
因为自卑,所以不敢面对现实
面对现实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面对真实的自己。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着许多假想自我,予以我们慰藉或逃避,以暂时平衡心理,但经常这样,则会造成心理发育停滞。作为经常慌张、焦虑的个体,由于不敢面对自己的焦急、紧张等,所以会穷尽一切可能地对抗或屏蔽,一直用放大镜来审视自己的症状,无时无刻不处于被驱使的思维和行动中,而这样做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内心越来越容易慌张。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允许自己的紧张,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除此之外,还可以
遇到事情的时候,让自己先做缓慢的深呼吸,反复放松,直到情绪平复。这样做的好处的是,可以避免让你因为过度的紧张,而陷入关注自己情绪的无限循环,忽略了当下最主要的目的。
当你的情绪平复下来,问问你刚才在慌张什么,是什么让你担心、害怕。找到让你害怕的原因,试着对自己表述出来,如果你有很好的社会资源(朋友的支持),可以找朋友倾诉,将情绪宣泄。
学会记日记,每次遇到让自己慌张的事情,就详细记录,过后,以第三者的视角审视整个事件,分析自己慌张的原因,自己真相想要的是什么,或者想通过那件事表达什么,分析完,对着镜子自我练习,反复几次,可以消除怯场。
最后,多运动。运动不仅仅是帮助身体新陈代谢,还可以改变思维模式,塑造性格,建立自信。一个遇事经常会慌张的人,需要一些挑战性或对抗性的运动,所以,你可以练习球类运动,或者杠类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培养自信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