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永远不会拒绝与生意伙伴建立友谊,我相信建立在生意上的友谊远胜过建立在友谊上的生意。
——洛克菲勒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好的关系一旦掺杂利益,这段感情便会面临破裂。
事实上,成年人的世界,利益是交往的纽带,也是搭建关系的桥梁。好的情谊,不是不谈利益,而是能够利益互惠,实现共赢。
1961年,倪匡第一次与金庸相见。当时金庸刚创办《明报》不久,处于严重缺稿状态。
恰好倪匡写作功底不错,又缺钱,金庸索性高薪邀他到报社工作。这样既解决了报社无稿可发的问题,也解了倪匡的生活之忧。
倪匡出稿快,很快就能写完一篇。但在小说连载上,金庸的武侠小说大气磅礴,难以逾越,倪匡只得独辟蹊径,开辟科幻小说路线。
不料正是这一举动,倪匡一举成名,而报社也有了新的创收板块。
后来,金庸又邀请倪匡为自己临时代笔,就连《天龙八部》的部分章节,都交由倪匡完成。
两人相互合作,各自分工,既保证了小说能每期连载,也为报社带来了良好声誉。就这样,他们既实现了利益共赢,也因此深交多年。
作家连岳说:社交最后都得回归个人价值。
与人交往,便免不了利益往来。基于价值和利益上的关系,看似脆弱,实则会加深人与人之间的链接。
价值互换,资源共享,利益共存的关系,会在时间的考验下越发稳固。
注:本文来源于今日头条洞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