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书和人生终极三问

书和人生终极三问

作者: 吉莉安是颗大橙子 | 来源:发表于2020-03-30 14:55 被阅读0次

春节假期和最近频繁的差旅让我有时间重新开始读书。先是一口气看完了《那不勒斯四部曲》,然后看了《Eat Pray and Love》和《无声的告白》。

重新开始读书让我很快乐。和以前单纯地享受书中的故事不同的是,我的生活扩展了,我的阅历增加了,那些故事不只是故事了,它们让我联想和反思现实,因此,又给这份重拾的快乐增加了一丝沉重。

这三本书,除了都是女性作者之外,无论是故事主题,主人公,还是年代和地点都相去甚远,写作风格更是迥异,从故事的角度欣赏,主线分别讲述的是友情,爱情和亲情这人生三大情感主题。我看书的速度一向很快,而看书的过程却断断续续,即使是假期和旅途,也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会以强劲的姿态介入你的全神贯注,比如隔壁座宝宝的小拳头和你妈大声喊你去洗澡的命令。但这并不影响我的阅读体验,事实上,即使是在难得的大段时间里,我也会多次停下来,因为我需要闭上眼睛回味书中刚发生的场景或是作者精妙绝伦的语段,深呼吸平静自己被搅动的心绪,几乎想要找出笔抄写十遍,又忍不住要马上接着往下看。我想的最多的,是这三本书在我心中产生的共振,也是我认为它们实质上的共同主题—-女性的自我觉醒与成长。

更巧的是,我还刚好在衩姐的推荐下,看了一部记录片,简方达的五幕戏。这个生于30年代的美国著名女演员/反战激进分子/潮流引领者/母亲/女儿的身影和生于60年代的美国中美混血女孩儿莉迪亚·李和她的母亲,40年代生于那不勒斯贫民窟的埃琳娜和莉娜,70年代生于美国的伊丽莎白的身影交替重合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她们是那么的不同,发现和追求自我成长的经历也因受到时代背景,生活环境,家庭环境和个人性格的影响而有着巨大差异,书里描述的结局,千山万水之后留下的,有的是忏悔,有的是喜悦,有的是平静。简方达的五幕戏是她人生的真实记录,《Eat Pray and Love》是作者的自传,我偏向于认为《那不勒斯四部曲》也是具有自传性质的,而无声的告白可能虚构的成分更多。因此,我们不妨假设这里谈到的四个故事都是真实发生过的(现实往往比小说更有戏剧性)。从结果主义的导向来看,觉醒和成长并不必然指向幸福(没有什么能必然指向幸福),毋庸置疑的只有觉醒和自我成长带着她们在人生道路上急转弯/掉头/超车和刹车的绚丽的特技。某本书里说,如果你到了八十岁还看不透人生的本质,那你一定是白活了。我把它理解为:(通过觉醒和自我成长获得的)睿智始终会降临的,即使是在八十岁。那么问题就是,什么时候?什么决定了什么时候?什么时候才是最好的?

我没有答案。

知乎上有一个关于“到底是什么决定了人的一生的成就”的话题,有一个热门回答是“你内心最深处的冲动,你真正的欲望,决定了你到底能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作者认为,认识自己,处理好自己与自己的关系,挖掘自己的优势,是一步步活出自己开挂的人生的关键,因此认识自己这件事,越早开始越好,因为你可以用最小的代价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我十分认可认识自己并处理好自己与自己关系的重要性。这恰恰是觉醒和成长的必经步骤,只有开始认识自己之后,才会发现这个世界远比你知道的更加丰富和多元,因为认识自己中最难的,就是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

工作迈入第八个年头,最大的感慨是,原来除了“上班”之外,有这么这么这么多种工作!大学学科目录里的,包括生活中叫的上名字的工种,可以说只是大树上的几片叶子,曾经某个工作日的下午,从公司出来办事,一路上地铁里,商场里,到处都是人,我第一反应是,难道大家都不用上班吗?!一直以来,在我的概念里,朝九晚五地在单位工作,是毕业之后的唯一选择。

说到底,工作对大多数人而言主要是为了谋生,而一旦把谋生二字摆出来,就意味着朝九晚五领一份薪水并不是唯一的答案,雇佣关系只是人类群居社会发展的产物,在那之前,能找到果子吃的猴子就能活下来。当你打开思路,狠狠心把找个单位这个选项划掉,再想象银行存款只够维持一个月生活的程度,你的大脑将会充分运转,搜索到你之前根本没留意或想都不敢想的机会。可能是你熟悉的行业某个环节中的一个还未被开发的细节,可能是你的某个特长,或者是某一类你恰好能满足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在你面前的有两个问题,你会做什么,以及你能做什么,也就是你的能力边界和权利边界。有的人可能会说,只求果腹太没有追求了。当然,能不能把谋生做成事业是另外一说。在各行各业已经充分发展的现代社会,如果不加入已成规模的公司,而想要在被挤压的空间谋一片天地,所需要的能力和付出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我认为,能支撑这种创举的,并不只是祖坟上的青烟,能够在某个领域真正取得大成就必然需要及其天时地利人和,然而我们普通人做着普通的事情也并不是不值一提。有太多的事例已经证明,找到自己热爱的一个点,并且深耕细作,它会是给你提供精神食粮的爱好,也可能是引领你通往更大成就的敲门砖,重要的是,无论它是否能给你带来任何物质上的提升,你都对它甘之如饴。

刚开始,我以为自己是受到成长环境的影响,才会产生定式思维。当我逐渐开始有了一些感悟之后,我发现这些外在的因素都不是症结,真实的原因是,我思考得太少了。我是一个感情丰沛的人,这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很多事情上,我的第一反应会体现在情绪上。比如说,我从小喜欢看书,看了很多很多书,书对我的影响真的是类似于“通过书本看世界”的程度,但是也因为情感丰沛,我的精力大部分都集中在“感受”上,这导致两个结果,第一,完全代入了书中创造的世界中,脱离了现实中的自己;第二,享受信息输入的体验,倾向输入大于输出,长期以往输出能力已跟不上输入带来的内在拓展。对此我的觉知是,感受一定要和现实产生连接才能升级为感悟,加入思考的感悟才能从虚化的情绪中跳脱从而对现实产生作用力。说的好像很玄乎很抽象,其实想表达的中心思想是,永远要带着觉知和思考做任何事情,以及,学会观察自己,与自己交流。

2012年底我刚回国没多久,还带着在美国养出来的20斤肉,虽然在我170的身高上分布的也还算均匀,但连我亲爹都多次明示我 ,直接说我“太胖”,我自己倒是没太大感觉,想着毕竟已经离开了资本主义的黄油和牛肉,在祖国均衡的膳食中应该能很快调整过来,所以没当一回事儿,直到两件事情彻底刺激了我。一是公司定做统一的工服,就跟招商银行的制服长得几乎一样的那种西装裙套装,发衣服的时候,女生的裙子都堆在桌子上,上面挂着写名字的小条儿,我从最上面一直翻到最底下一件才找到自己的,再一看,原来是按大小叠放,我的裙子垫在最底下,明显比其他所有人都宽出一截。二是之后的某天,我坐在马桶上,觉得怎么坐都不舒服,低头一看,我的两条大腿铺满了整个马桶圈,因为受力而变扁的大腿围看起来简直像二百斤体重才配拥有。然后我终于意识到自己真的不是适应一段时间就能“调整”得过来的程度。可是怎么办呢,我这个人没啥拿手的才艺,但是有最不拿手的,那就是运动。从小体育就没怎么及过格,只要能不跑步,想方设法也会赖掉。唯一短时间坚持跑步的是刚上大学那会儿,也是为了减肥,每天吃饭堂两块钱的烫青菜,晚上在操场慢跑两圈,还不敢跑快了,不然满眼冒星星。再不想饿肚子跑步了,想起大学体育课选修过瑜伽,静态运动好像比较适合自己,我于是在公司附近报了个瑜伽班,就这么开始练习了。

很庆幸,当时没有选择去健身房买会员,上一周一次,像赠品一样的瑜伽课,而是刚好去到了一家专业的瑜伽馆,接触了正统的瑜伽练习。关于瑜伽练习,铺开来说会完全偏题,切题的核心要点是,因为意识到自己需要控制体重,我积极采取行动,运动配合饮食在半年内基本瘦回了出国前的体重,还练出了从来没见过的腹肌。更重要的是,瑜伽练习让我体会到控制自己的感觉。所有的体式,即使是最简单的站立,看似平静其实所有肌肉都在发力,一小块肌肉的位置、发力点的不同带来的感受和效果即使是初学者也能明显感受。老师说,瑜伽是向内的,不断地观察自己,调整呼吸,控制身体,去寻找你内在的平衡。这一来一往,不就是自己和自己的对话吗。人类的身体太奇妙了,初习瑜伽,你会发现原来自己的身体可以做到或者做不到这么多事情,自己觉得再简单不过的可能旁边的人就完全没办法,而反过来的例子也有很多。通过练习,身体一天比一天更强壮有力、柔软舒展的感觉,会带给练习者极大的成就感。一天繁忙的工作结束后,疲惫、饥饿、烦躁,在一小时的练习后都会消失,我只能用“像打通了任督二脉”这样的比喻来形容。

这或许还跟年龄有关。接近三十岁,一下子对很多事情有了不一样的感悟。苏格拉底提出的哲学终极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是每个人都绕不开的命题。孔子说三十而立,“立”是指在对社会和自己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的一种自觉的或者是有相对觉解的意识,是一种自我人格独立的意识。所以或许年少时本就做不到也不应该达到“立”的境界,然而就像世界上所有其他事情一样,一旦爬上了山头,再往下看便觉得一切清晰了然尽在眼前。

阅读是与这世界产生连接的最好方式之一,当我们在生活的琐碎中练就见招拆招,尝试“遇见未知的自己”时,在阅读中产生共鸣或受到启示会引发强烈的“我不是一个人!”的感受,实在是很温暖的一件事。如果还没有看过这四本书/纪录片,我推荐的阅读顺序是,一次采购齐全,点兵点将,或者任君选择,总之一定不要错过。

相关文章

  • 书和人生终极三问

    春节假期和最近频繁的差旅让我有时间重新开始读书。先是一口气看完了《那不勒斯四部曲》,然后看了《Eat Pray a...

  • 人生终极三问

    是谁? 从哪里来? 到哪里去? 以前从来不曾去想 只是按自己的方式 现在老想 总也想不明白 生活是自己的 就得按自...

  • 人生终极三问

    001.我是谁 难道我不知道我是谁吗,然后报出自个名字。如果这么想,你真的理解错了,问题的真实意图是认识自己。 认...

  • 人生终极三问

    想起一个笑话,从前有个人生下来以后,就发现自己跟周边人不太一样,他每天都在想自己为什么跟别人不一样,直到后来他才发...

  • 人生终极三问

    去年今月,小海豚七田大良校区升级搬迁,我发表了一篇演说。到场的亲们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今天我把它分享出来,感谢在这...

  • 人生的终极三问

    “早饭吃什么?” “午饭吃什么?” “晚饭吃什么?” 和你心中的三个问题一样?——负分! 真正被称为人生终极三问的...

  • 阅读三问

    就像人生有终极三问一样,“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阅读也有终极三问:为什么读?读什么?怎么读? 一、为...

  • 终极三问

    《终极三问》 我从那里来 到那里去 因为那里有花朵 而我是一阵风 借走的不是香气 是那边的声音 它悄声告诉鼻子关于...

  • 终极三问

    现在小区门口保安所问的, 都是直击灵魂深处的终极哲学问题: 1、你是谁? 2、你从哪里来? 3、你要到哪里去? 这...

  • 终极三问

    第一问: 我此生到底要把我的孩子带到哪儿? 第二问: 我此生要给我的家族与后代留下什么? 第三问:我愿意为我孩子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和人生终极三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kdv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