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不要看不起自己的工作。哪怕你从事着自认为最没有技术含量,甚至是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工作,也要认真地把它做好。因为用王阳明的观点,你也会很了不起,因为也可以成为圣人。
王阳明龙场悟道,得出重要的结论是“圣人之道,吾性自足”。这是王阳明心学的理论核心。到底什么是“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呢?
我看了度阴山写的《知行合一王阳明》,也听过很多专家解读。讲真的,没有完全搞明白他们说的是什么意思。因为很多表达是纯理论层面的解读,与实现没有很好的结合点。
我说说我的理解,不一定与专家们的解释完成相同。我尽量用最通俗的语言,结合一些例子,说说我对这句话的意思,再说说对我们有什么现实指导意义。
(一)“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的通俗意思是什么?
我说个例子。我是一个体力劳动者,从事基础的底层工作,具体点假如我是一个街道清洁工。如果我从内心里认为我的工作是高尚的,我的工作对别人,对社会是有意义的,我是名副其实的城市美容师,那么我就会用这种思想观念支配我的行动,认认真真、快快乐乐地扫干净大洁,让每一个从这条街上走过的行人感觉到赏心悦目。那么,我的工作就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对于社会就具有价值。
根据王阳明的观念,这样的人就是圣人。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能成为圣人。因为圣人源于内心,而不是外在。
他的这种观点是一种巨大的进步。我理解,在王阳明悟道之前,包括王阳明在内的很多人,都把圣人是高高在上的,具有一般人难以企及的境界。相当于社会精英中的精英。谁是圣人?孔子、孟子、周文王、周武王等,这些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人才是圣人。他们都是人类社会中的精英,他的功绩名垂千古,无人可及。所以说,王阳明悟道之前,圣人标准是极少数人才能达到的。按照这样的标准,一般人是不可能成为圣人的。
至于如何成为圣人,他们一直从外界找方法。比如朱熹的格物致知。只要从不断弄通一个又一个道理中,寻找良知。
但是王阳明悟道后,他对这种观念有了新的认识。他认为,人人都能成为圣人。说白了,他对圣人的判断标准进行了创新升级。原来的圣人都是有功绩,有道德,有思想的人,就是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人。
而现在,王阳明认为只要内心里有良知,并用良知指导行动,都可以成为圣人。圣人不仅仅是那些干了大事的人。成为圣人要从内心做起。
举例子:日本羽田机场被称为世界上最干净的机场。机场有个被日本称为国宝级匠人的清洁工叫新春津子。她母亲是中国人,在沈阳长大。她在机场带领700多清洁工,把机场的卫生做成了一张名片。她研究清洁工作做到了极致。对于地面上的污渍,用什么样的清洁剂,都有科学的做法。也就是说,人家把清洁工作做成了学问。她们有一整套成体系的清洁学问,经常进行培训。而不是简单的清扫了事。日本还有很多这样的人,好像有一个邮政大臣曾经也是清洁工,她做厕所马桶清洁可以达到马桶里的水可以饮用的地步。
像这样的人,按照王阳明的说法,如果她们真正做到了内心自足,出自内心地认为自己的工作是高尚的,是具有伟大意义的,并且用这种观念指引行动,做到知行合一,就是圣人。
这样基本可以理解“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的意思了吧!
如果王阳明的观点不是这样的,我的理解有与之有出入,你就当是我理解错了。但是这样至少是可以说得通的。总比很多对王阳明心学解释得玄而又玄的观点好理解,更实用。
(二)“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对我们有什么现实启示意义?
我认为,最直接的启示意义是:别看不起自己的工作,别看不起别人的地位,每一个内心有良知的人,并且把事情做到极致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因为他们也许就是阳明先生说的“圣人”。
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圣人。因为动力在自身,标准在内心。只要自己内心有足够的良致,都可以成为圣人。
如果我是一名企业老总,我有资金,我发自内心地做一公益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甚至是做一些公益性的投资建设,造福社会。也许我就是圣人。
假如我是一名政府官员,我有地位,我真正地得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大公无私地为老百姓做事,造福一方。也许我就是圣人。
假如我是一名洗碗工,我有工作,我为自己的工作感觉自豪,因为我把碗洗干净了,保证了用餐人吃饭健康,我的工作是有意义的。也许我就是圣人。
为什么我说是“也许”,因为我们每个人不止一面。正因为有很多面,要做到每一面都按照“圣人”标准要求自己,确实还是有难度的。但是,内心的良致如果足够强大,做任何事情就会自觉到知行合一,所以说成为圣人并非遥不可及。
另一方面,即使我从事着大部分人所谓的有体面的工作,我有足够多的钱,但是我给予每一个人一样的尊敬。因为我内心的标准并不是以外在的职位、金钱做为判断标准。这就是圣人的内心。
这就是我对“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的理解。也许理解的不够精准,但是从王阳明的这句话对我的影响至少是正面的,积极向上的。
希望我的解释对看到这篇文章的人有点用处。
(2021年2月18日23:04初稿 郑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