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县/处级政治地位比较浅析(浪子背包客)

县/处级政治地位比较浅析(浪子背包客)

作者: 浪子背包客 | 来源:发表于2021-02-27 11:14 被阅读0次
古代县令大权独揽,包括司法权

曾经发过一篇文章,中间提到“实权正处”在统治阶级的门槛边缘。这方面有些朋友有些疑问。

实际上这里,说“实权县处”更适当一点。“县”和“处”同级,但还是有不少区别的,一般看前者的政治地位高于后者(大部分)。这块已经是一种官场惯例,甚至涉及几千年的政治传统。

从秦始皇那时候开始设郡县,“县”就成了最基本、很重要的一层行政单位。实际上这么设置,某种程度上出于符合统治需要的动机:有费效比考量,还有其它。

古代一个县人口少则一两万,多则十几万,地域通常方圆几十里,农产业为主,是行政上一套班子“治理费效比”接近最佳的体量。若统治再下沉(到乡镇),效率就会显得低下,总算经济上承担困难;退到“郡”级别,基层又容易失管——所谓管不过来。

其实县这块,因为交通通讯和社会人文等等现实问题,同样存在“管不过来”的现实,再说有官吏员额和财政状况限制,不可能随意增加人手机构大兵,于是基于如上现实和其它统治需要,皇廷也就选择仅仅“统治到县”,把县以下许多权力下放给士绅地头蛇那些人(有的给一个非正式的名义比如保甲长),出让小部分利益或者说利益捆绑,让那些人帮助他们统治小民——最简单的就是收粮催役,和监督、限制、支配人身活动社会活动。

当然权力下放不等于完全放任,那些人不看好了,本身就是不安定因素。要把种种“公务”办得一清二楚还得把数万人的关系理顺,县官的责任使命重大。

这样算起来,县令(知县)这个官就成了皇朝统治的基层关键棋子,手中权力大而全面,是这几十里方圆的最高统治者,所谓“县太爷”。因此,惯例上县官虽然只有七品,却必须由皇帝亲自任命,属于“皇廷的人”。

至于县官之下存在的一些小官,有的由吏部和上官分派,经常县官自己也有选择权。更低的“吏”,衙役师爷账房先生那些,由县官自己雇佣且县财政承担,皇廷基本不管。

由此可见,县官是个的的确确的“肥缺”,政治地位重要且微妙。相比,京城衙门里的七品官,就是一个小秘书/管理员而已,基本没什么存在感,所以在古代,“外放”(为地方官)经常是一种颇受欢迎的待遇,近于一种提拔重用。

...

时光流转到现代,情况变得更加复杂:人口增长,产业大变革,事务增加,政治状况更加复杂,统治进一步下沉到乡镇等等,但有些传统并没有太大变化。

从行政组织看,“县处级”官员的队伍大大膨胀了,在某些大城市可能一个街道办/派出所都是正处级别,机关、国企中的正处更加多于牛毛。这里比较“含金量”,仍然是县官较多实权,政治地位也更重要,在基层统治中处于重要的地位。(这里说的实权县官只涉及两个位置)

“处”不如“县”,主要的原因经常是处级权力常常天然地不全面不充分,局限明显,影响力不足,重要性也就低。另一个原因,很多处级距离上级(厅局级)过于近,距离不过几里路,甚至就在一个大楼办公,有些更要遵守系统性的某些特性要求。这样的处,权力往往更容易受到上级的监管压缩,任人支配,自由度很差。

相比来说,那些距离上级较“远”的处,因为上级管来的难度较大,自由度就会大一些(所谓山高皇帝远),手里会得到更多的“实际放权”,相当于实权加大。

而县这一级,本身按官场传统手中权力全面,又和上级能保持足够的距离而自由度高,所以通常权力的“含金量”更高。“距离自由”这块,除非上级放权,不然城区的区实权有的还不如县。

当然在现代,县官/县级的重要性已经在下降,因为大产业的发展,更多产业趋向集中在交通方便的大城市,造成县这一级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但毕竟还有几十万人口/方圆几十里土地在手里,因为某些众所周知的因素,政治地位仍然不可小看。

再有大城里的处级,因为过于扎堆,本身就存在互相挤压的问题,加上上官因素,远不及县里就俩人说了算那么直截了当。

所以总的来说,在现代社会仍然是“县”(级)的重要性超过“处”(级),虽然级别相仿。“实权正处(县处)是勉强的统治阶级门槛”,其实意思是,县处级并不是每一个都够这个门槛——实职县官大部分够,处级有些不够。

当然有些事也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县穷又没什么重要战略价值的,其县官的政治地位就相对低。有些处级手里攥着重要的权力和其它资源,虽然未必政治地位多高,却仍算个“好位置”。

___

浪子背包客问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县/处级政治地位比较浅析(浪子背包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kgb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