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昨天留下的谜,你猜出来了吗?
如想知道答案,请在评论区域留言。
今天,我们就借助简书平台,整合一些学习资源,整理出阅读经典的学习笔记,跟大家一起分享学习过程。非常感谢简书能提供这样一个学习交流平台!
先来学习《孝经》第一章。
开宗明义章
【原文章节】
仲尼居,曾子持。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难点注释】
(1)仲尼居:仲尼,孔子的字。居,闲坐。
(2)曾子侍:曾子,名参,字子舆。侍,卑者侍奉在尊者之侧。侍有坐有立,此处当为侍坐在侧。
(3)子:本为古代男子的通用美称。
(4)先王有至德要道:先王,指古代的圣德之王,如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至德,最美好、最高尚的德行,即指下文之孝行。要道,最重要的道理。
(5)上下:指各种人之间。古代为等级社会,人与人之间有上下尊卑的等级区分。
(6)避席:离席而立。曾参本侍坐于侧,因孔子问话,曾参为表示对老师的恭敬,因而起身离开坐席,站立回答。
(7)身体发肤:身,头颈胸腹。体,四肢。发,身上的毛发。肤,皮肤。
(8)受之父母:受,接受。指子女的肉体是父母给予的。
(9)立身行道:立,树立、成就。立身,树立自身于天地之间,指有崇高的道德修养,成就功名与事业。行道,实行天下的大道。
(10)大雅:下引诗句《诗经·大雅·文王》。《文王》为大雅中的一首诗歌。
【本章翻译】
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你知道那是为甚么吗?”
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明,哪里会知道呢?”
孔子说∶“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思念你的先祖,修养自己的德行。’”
【本章概述】
此章揭示了孝道的宗旨,阐述了孝的三个层面:从侍奉父母开始,再扩大到为国家、为人民服务,最终是成圣成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