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医中医学友会
由砒霜治疗白血病引发的对中西医的思考

由砒霜治疗白血病引发的对中西医的思考

作者: f0cb11a27730 | 来源:发表于2016-01-29 21:02 被阅读104次

砒霜能治白血病了。随之而来的中医无用论,甚嚣尘上。

白血病是西医在西医的理论支撑下对一类疾病的统称,中医里没有白血病这个词。根据中医辨证,针对不同患病个体的情况,白血病可以分别被归入虚证、实证、热证、寒证、痰证、血证、淤证等等。这里我要说一下中医和西医的区别,普及一下中医的基础知识,为了更加形象生动我们举个例子:疾病就是萝卜。中医根据萝卜的味道分成甜萝卜、辣萝卜、和没有味道的萝卜。甜萝卜用来生吃,辣萝卜用来做咸菜,没有味道的拿去喂猪。而萝卜的口味要尝了才知道。有经验的人可以在不需要尝的情况下分辨出萝卜的口味,经验越丰富分辨的越准,而这种经验需要言传身教。这就是为什么中医讲究经验传承的原因。而西医的分类方法不看口味只看数据。他们拿把尺子,按萝卜直径分成小于十五厘米的,和大于十五厘米的。小于十五厘米的用来切块做汤,大于十五厘米的用来切丝做凉拌。若赶上这一批萝卜的味道好的占多数,不管是做汤还是做凉拌都好吃。若赶上这一批萝卜味道不好,那就倒掉重做。所以西医不讲究经验传承。西医只要求你拿尺子的手不抖,量出的数据准,而后续的处理办法是程序化的。有一天西医发现了一个直径超过一米的萝卜,庞然大物也,一片哗然,认为可以拿去作展览,并炫耀说中医没有对直径超过一米的萝卜的处理办法。实不知中医只看味道,管你直径是一米还是两米,只要没有味道一样是拿去喂猪的。这种区别是中西医理论先天所决定的。

我们承认中医讲究经验。所以一般医生经验不够故治愈率不高。但也要看到,西医只重数据不重个体差异,真正的治愈率和远期疗效同样也是难题。那些治疗无效和越治越差的病例,被深深埋在百分之多少的治愈率的阴影之中。

那些反中医者。经常用的理由就是,中医不做临床双盲实验,或者在临床双盲实验中疗效不好。他其实是在要求按中医对不同味道萝卜的处理办法来处理西医以大小分类出来的萝卜,又要求每个处理出来的萝卜都好吃。简直岂有此理。

抗生素在刚刚被发现时大行其道,曾经挽救过无数人的生命。但经过经验积累,西医发现,有很多严重感染,大剂量抗生素仍然无效。西医用菌株的耐药性来解释,于是开始严格限制抗生素的滥用。而中医认为那是正气虚,抗生素性寒凉,越用使身体越虚,病当然不会好,换用中药补正气,效果往往立竿见影。

我们再说说砒霜和白血病。砒霜性热有毒。对于白血病患者体质属寒的必然有效。就算不是白血病只要体质偏寒的,只要用量得当,也未必无效。但对于病性偏热的患者,不管是不是白血病,用之恐怕是祸非福。随着砒霜的广泛用于白血病临床。将会出现一批越治越差的白血病患者,他们中医辨证应归为热证,他们的平均生存时间将会低于砒霜广泛应用临床之前的同样程度的白血病患者。事实是否如此,我们拭目以待。

砒霜之所以中医临床不常用,是因为其有毒。中药选材广泛,只要辩证准确,性近而无毒者良多,为什么一定要用有毒的砒霜呢?这恰是中医的人性和优势所在,而非劣势。

至于三氧化二砷是不是中药的问题,当然不是。青蒿素也不是中药,包括治痢疾的黄连素也不是中药。中药取材广泛。但必须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使用才叫中药。任何一味单独药物不在本身性味归经和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的使用,都不能称其为中药。换句话说,药物本身并没有中药或西药的天然属性,关键要看指导它使用的理论是中医还是西医。但我们应该看到。同抗生素一样。青蒿素和黄连素的疗效在逐年下降。原因西医同样归为菌株的耐药性。但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使用青蒿和黄连。疗效仍然很稳定。由此给我们的提醒是:对单味药物中的在现阶段西医认识到的单一有效成分的提取和使用,其前景未必如某些人想象的那么乐观。当然,那些鼓吹青蒿素黄连素是中药的,同那些反中医者一样都不是真正的中医。也不了解真正的中医。

以上浅薄之见,请诸同行指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bb8036b6fe6c:中医是从无到有,西医只是研究有的部分。😁

    中医发展好了,必然是未来世界上最伟大的医术

本文标题:由砒霜治疗白血病引发的对中西医的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kij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