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那么多的书,《非暴力沟通》《亲密关系》《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如果还停留在原来的吵架水平,那就太low了。
每一对夫妻都会吵架,即便恩爱如我们也不例外。只不过我们吵架的频率不会很高,并且我们依然深爱着对方,仅仅是因为意见有了分歧,说话声音有些大,态度有点儿恶劣,这就是我所谓的吵架。
我只站在我的角度来大致描述一下这个过程,纯粹是我个人的心理活动。
起因是一个手帐本,那是我送给无限爸爸的生日礼物,到货了之后,他爱不释手,仅仅一天的时间就把本子变成了独一无二的,专属于他自己的梦想手帐。他拜托我去给淘宝做一次评价,因为据说会免单什么的,于是我欣然同意。
出去跑了一天,晚上到家看到那个彩页,我想着赶紧完成一件事儿就可以不用想了,于是找了几张照片就准备开始。当我拍视频的时候,翻开了他的内页拍了几下,他就说:是那样拍的吗?谁家买家秀要那样拍呀,人家更注重的是拍本子还有细节,看看你拍的啥?
大致就是这样几句话,我心里就升腾起了一股怒气,瞬间笑着的脸就耷拉下来了,堵着气拍完了视频评论完了就起来去做自己的事儿了。
接下来就发生了争吵(还是说话声音大了点儿,并且不带表情那种,我还掉着眼泪),当着无限的面儿。另外发现了一个好处,无限看到了这场面之后,乖乖的去把药喝完了。做完了她自己的事情之后,就安静的站在那儿看着。
从这件事中我也发现了她的情商真是高,看着爸爸大声教育我的时候,她对爸爸说:爸爸,你们赶紧吵架啊,今天我要早点睡觉。爸爸,你要好好跟妈妈说话呀,要做一个好爸爸,爸爸,以后别再惹妈妈生气了,妈妈都知道错了,她会改正的。
听到无限的话,差点儿吵架中笑场,我也是醉了。
刚老公还说我会不会写文章骂他,我格局这么大,怎么会骂他呢?我今天的记录是为了自我反思。
不要自卑,玻璃心
正如老公说的,他指出问题,并不是我这个人怎么样,而是针对行为。行为才分对错,我本身是美好的,没有对错之分。如果我现在给自己打分能打个90分的话,那么他刚认识我的时候也就10分,哈哈哈,是他一手把我培养成现在的样子,怎么会嫌弃我呢?
不要一指出问题,就像炸毛一样,腾的火气就上来了,又觉得自己哪里不行了,开始反抗,就像被压的弹簧一样。平常心对待他的每句建议,认为对的,那就呵呵笑下,认真改正,如果觉得他说的不对,那么摆出自己的理由,看看能不能说服他。
打算下个月听听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觉得这样的课程应该很适合我。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不自信,总是觉得自己做事上弱了一点儿,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想尽办法去做就好了,努力过后的结果并不重要,也会问心无愧。
思辨与立场
碰巧今天听到了樊登讲的这本书,觉得好像就是来劝架的嘛。以前吵架其实都是堵一夜的气,第二天才和好,可是昨天晚上我学聪明了,轻轻的对老公说了一句“抱抱我吧”,然后他就拥抱了我,一边拍着我的后背一边安抚,就皆大欢喜了,这样的感觉很不错。
现在我的思维还处于较低层次,只限于自己遇到事情之后的反思,对于热点啦,别人说的话啦,根本都不会去多想。通过听这本书,我会努力的把思维升级到高级层次,意识到糟糕的思维会威胁我们的生活,愤怒的情绪也会消耗我们绝大部分的精力。
要具备认知的勇气,能够面对并公正的对待那些我们有着强烈抵触情绪或从来不愿意认真倾听的思想、信念和观点,和自身意见不一致的人或事儿,就事论事,别人也无意针对你这个人,毕竟,真正在乎我的,可能只有我自己吧。别人也只在乎他们自己。
认知勇气的反面是认知怯懦,即我们面对与自身不一致的观点时会感到恐惧。非理性的人一旦以一种情绪化的方式认同某种信念,就会以此界定自己是谁,不敢也不愿意倾听对方,喜欢下意识地通过各种方式妖魔化对方。
认知坚毅的反面是认知惰性,即一旦面对有挑战性的认知任务就迅速放弃,不能容忍认知上的痛苦和沮丧。
我们大多数人都没能成为我们可以成为的人。
所以我开始慢慢相信,我的潜力无限,我能做更多的事情。
爱娃儿就要好好爱她的爸爸
虽然我和娃儿之前没有分离焦虑,我不在家,和奶奶爸爸能和谐共处,不哭不闹,我回来了也是打个招呼就该干嘛干嘛。有了两次的分离经历,我觉得我们俩都可以成熟的对待这段关系。
但是即便这样,我还是爱她的。和娃儿爸爸吵架的时候,一往坏处想我的心就生疼生疼的,觉得娃儿肯定会受罪,老公也说了,即便我俩真的离婚了,无限也是归我带,他照顾的肯定没有我好,可是善良如我,才不忍心让娃儿和爸爸分开,并且她也分不开,想爸爸想爸爸哭的泪汪汪的。
为了家庭和谐,一定要好好培养夫妻关系,定期沟通,制造浪漫,善解人意,不让老公对我小心翼翼了,彼此敞开的状态,多好。
一场吵架带给我的反思,告诉我要爱自己爱老公,它不是两败俱伤,它是我们感情的增鲜剂。但是这样的调味品我不想要太多,还是少点吧,多尝尝生活中平淡的酸甜苦辣咸的滋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