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学期,我校有10来个学生,其父母考虑接送的方便性,把孩子转到了同村的示范小学就读。
这本来是合情合理又合法的事,而且也在示范小学的片区范围,可在该小学接纳一部分学生的同时,两个差生却被排斥了。
一开始,该校老师不予报名,直接了当地说,学生成绩太差了,不要。后来,又说要读也可以,但学籍得保留在我校。
家长来来往往于两个学校之间,作为较老实憨厚农村人,也是没辙了。而我们呢,虽然是心知肚明,苦口婆心的说了一番,但关键点——家长可以向上级教育部门反映,却也不好挑明。
直到今天,两个学生虽然在示范小学读这书,学籍却担在半空中,留在我校也不是,转过去也不是。
就在这时,我校一个姓锁的老师,被示范老师和领导推责的行为激怒了,打了一个电话给中心校校长“告状”。
还以为,事情从此可以得到一个圆满的结局。哪知道,领导在调查核实了情况后,事情还是没有得到有效的推进。
拒收差生的权力,究竟来源于什么地点?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工作了近20年,还是头一次遇到这样的事。对此,我也是有些晕了。
这样的事情,在很多学校、很多地方其实也都存在着。引人深思的是:差生,难道就该被人像皮球一样,踢来踢去吗?
某些人,为了绩效考核,为了自己的名誉,这样不择手段的做,实在是不应该啊。同时,不作为的领导,是不是该整治一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