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想法好文章
你写了这么多,知道如何成果化吗?

你写了这么多,知道如何成果化吗?

作者: 律途漫漫 | 来源:发表于2017-03-24 09:33 被阅读799次

    文章关键词:写作  成果化  知识管理  微信公众号 

    我在之前一篇文章中(自古套路得人心,写作的“四大步”和“四小步”你可以有!)有谈到写作过程的“四大步”和“四小步”,其中有简单提及成果化,现在将其单独拎出,欲着重谈谈如何具体实操。

    一切只有输入没有输出的学习都是耍流氓,成果化的过程是知识分享的过程,此点在知识管理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再赘述。以我的职业为例,青年律师法学研究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两类:一是为客户提供的具体法律服务产品;二是文章,包括法院裁判规则(法律适用)的归纳提炼和跳出实践抢占理论高度的学术论文这两类。本文重点讨论后一种成果化表达方式。

    成果化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当中主要涉及的问题是文章应如何分享出去。在此问题下,又有诸多子问题,诸如:各种方式有何优劣势?是借助其他法律类内容平台,还是自建平台?如何做到优质成果地持续稳定输出?本文的目的即在回答这些问题,并抛砖引玉以期和大家作进一步交流。

    · 壹 ·

    文章如何分享出去?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文章即产品,为了将这件产品卖出去,我们能想到这几类办法:

    1.传统著书立言类。如书、期刊、报纸等传统出版物,参加征文比赛。

    2.网络平台类。法律类专业网站、社交平台(微信朋友圈、微博、知乎、论坛、贴吧等),还有一些新兴的付费咨询平台(在行、分答)。当然,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流行,网络平台也多将“战场”转移到微信或专业的APP(无讼阅读、审判研究、犀牛法律等)上来。

    3.线下交流类。如做演讲、做培训、商会、研讨会、高校讲座授课或沙龙、团队交流、单位内部业务学习、社群活动等。

    · 贰 ·

    各分享方式的优劣势

    结合当今行业和传播载体的发展,我们并不能说何种方式具有绝对的优劣势,况且该评价还取决于我们所期待的受众(一般公众、法官和同行等),因而,只能说于青年律师而言,何种方法更适合我们。

    (一)传统著书立言类

    这种方式对理论水平要求较高,但年轻律师一来不能和高校教授比理论水平;二来不能和资深律师、法官比实践经验。不过劣势反过来也能很好地转换为优势,如果有年轻律师在此点上持续输出,有所建树,那肯定可从同类中很快冒出来。且出专著或写专业学术论文对构建知识体系大有裨益,这是其他方式不可比拟之处。此外,这还是青年律师连接学习榜样和人生导师的良方。这其中,可能在报刊上发豆腐块文章的方式已被淘汰,人们的阅读习惯早已发生改变,此类普法性质的文章不再具有价值。

    对在法学类期刊上发表文章个人的一点体会和建议:

    1.有哪些书刊,各个期刊有哪些要求,具体可看:万维书刊网。

    2.期刊投稿注意点:第一,投稿选对期刊,关注期刊栏目、写作风格、格式要求等,以期提高稿件录用概率。第二,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文献引用要准确,少用转述,按图索骥找到原出处。引用外文资料尤其需注意,国内文章有时在“以讹传讹”。第三,最好引用核心期刊上的文章,其他一般可不考虑。

    3.期刊发表应注意的一些小点:有课题最好,寻求一些教授、法官推荐或与其合作撰写,多与编辑交流,关注个别期刊每年的发文侧重点,以及期刊举办的一些专题比赛等。

    (二)网络平台类

    此种方式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也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如上文所言的传统出版方式般,因平台的多样,投稿一定要有针对性,文章不急于投稿,先研究好期刊的定位。比如无讼阅读较喜裁判规则梳理类的干货和律师从业感悟、iCourt侧重提升律师办案效率的技术和工具文、审判研究以探讨法律适用实务问题为主,还有些大号侧重普法文章和法律资讯。

    总体上,以下类型的文章较受欢迎:抱时事热点大腿的法律分析、实证研究、学术热点、典型案例评析、裁判观点综述整理,以及各类干货(各类技巧、实用性工具)等。

    以微信公众号为主的网络平台类方式,其优势在于文章一般较短,流量大,利于文章的传播,大号还能很好起杠杆作用;再者,内容专业定位清晰、集中,利于更精准连接大咖。但其劣势也较明显:更新快,文章很快被淹没,需要持续性输出,增加“曝光率”。关于向大号投稿和自己开微信公众号何者居优的问题,我们在下一个部分再讲。

    除微信公众号和一些APP外,青年律师还可关注这两种方式:一是在社交平台上借助对其他类似专业文章的分析评价,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二是知乎仍属宝地,律师进驻较少,加上待回答的问题类型多样,回答的形式无限制,因而,青年律师好下笔。再者,现在知乎Live的上线更是能很好锻炼多方面能力,你也能很好地实现知识变现。

    (三)线下交流类

    此种方式与前两种方式是有机结合的:要么线下交流的内容是自己已发表的文章;要么线下交流是投稿之前的“预演”。对于青年律师来说,线下交流的机会一般不易获得,但可努力把握,一个好的切入点是团队的交流(包括案件讨论)和单位组织的业务学习。在我之前的一篇文章(十一就该用来总结——职场小白如何做知识管理?)中,谈到知识可向你所在的单位获取,在工作和生活中学习。毕竟有时我们写作的冲动仅为灵感突现,要真落笔将灵感逻辑化表达并非易事,将灵感细化,从框架到具体内容填充,再达致完善,都可在团队案例讨论和业务学习(特别是自己主讲)中获得。

    · 叁 ·

    关于办微信公众号的一点个人建议

    关于向大号投稿和自己开微信公众号何者具优的问题,我是这样思考的:

    我们向各渠道投稿发文,即使你获得了“签约作者”资格,甚至可开设专栏,还是像在广场上“摆摊”,流量是大,但也受各种条条框框限制;而开设个人公众号就像自己开个小店,店里卖些什么,怎么卖,又怎么弄活动促销,均可自我把控。此外,办公众号一样能起到前者的作用,如倒逼自己业务学习,及时总结经验知识,为以后再次用到节约搜索研究时间;通过文章向优秀律师、律所交流;大方自信展示,进一步加深客户的信任感。

    但结合我开设微信公众号的经验,其中滋味并非像大家想的万般好。你不得不考虑这样几个大问题:

    (1)如何破解观念的偏见?公众号是不是仅为知识营销?你要时刻告诉自己,营销不是主要目的,而仅为在坚持内容和学习的基础之上顺带产生的,主次不能颠倒。

    (2)公众号定位的问题,律师同行?客户(已有客户or待开拓的客户)?

    (3)时间和精力的问题、能力的问题,以及如果在一定时间内不能给团队带来看得见的好处,如何保证持续性?

    (4)操作层面你还需学会基本的排版,若你想在排版上做出特色可能还需花费较多精力,此外,还需懂得一些基本的文案和运营知识等。

    假如是律所(或团队)来创办,除上面的一些问题,还会面临固定工作小组的负责(日常维护、具体分工、责任人、计划表的时间节点、落实情况反馈)、文章来源的选择、质量的把控和定期对公众号情况的考核和调整等问题。

    若想坚持原创,奉内容为王道,你会更痛苦。所以,在如今法律类公众号已多如鸿毛的情况下,能否发挥你原本设想的效果,而不至沦为鸡肋,完全取决于你在知晓可能存在的问题后,是否还能勇往直前,保持持续性学习和输出。

    · 肆 ·

    如何保证文章的质量和持续稳定输出?

    这个问题是每个想动笔写点东西,或对办微信公众号有所心动的人都会担心的问题。本文不从律所整体层面来讨论,仅从青年律师个体这个角度,对该问题谈下自己的看法。

    一是摆好心态,不忘初心

    如果一定要以阴谋论看待知识输出,将其视为营销,只能说此种营销是不实惠的、性价比较低的方式。对青年律师而言,知识输出需花大量精力,倘若将此精力放在大量接触案件中,会学到更多;再者,知识输出的对象一般也并非你的衣食父母客户,短时间内并不能带来案源。那我们强调法学研究的目的又何在?重视知识输出又为了什么?这需要你自己给自己答案。

    二是要处理好办业务和自我学习之间可能产生的矛盾

    如同带我的合伙人说的般:“先解决现实问题,毕竟一般难以遇见正需要和正合适的团队。从个人角度说,多接地气、好好办案也有利于知识研究。做业务和做研究,过程是漫长和寂寞的,但不管怎样都应做出成绩,给自己一个交待。”我们大谈特谈知识管理,知识输出(分享)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其重要性没人会否认,但问题是你对此有过深思熟虑吗?心血来潮还是“顺潮流”、“随大流”?如果你没想好,也没准备好打这场持久战,为什么团队要为你的“一时冲动”买单?

    三是知晓基本套路

    我之前的文章中提到的青年律师写作过程中的“四大步”和“四小步”,本文中也提到如何成果化并将成果分享出来,这些都是在和大家分享“小聪明”,想传达的观点就是:套路即方法论,掌握方法带来的是你对它有个框架性理解,这样才能克服心理障碍,转变观点,看到更多可能性。

    四是找好学习的榜样,多和志同道合的同行朋友交流

    这条路上你并非开荒者,矫情一点说,你并不会因此而感到孤独。找一个学习的榜样,作用在于你前进的方向会因此变得清晰,不至于踟蹰不前,患得患失;与志同道合朋友的交流,他们更是会为你出谋划策,相互砥砺。而如何找到榜样和“同类”,相信我,你坚持输出一段时间肯定会将他们吸引过来,这个大可不必担心。

    保证质量和持续稳定输出的前提永远在于你已经走出了第一步。与其犹豫,不如摆好心态,坦然面对可能伴随的问题,大胆往前走,在前进中再去适度调整,说不定走着走着路就顺了呢?


    律途漫漫

    法学理论烟酒僧、律师助理,更是奔跑在律途上的读书人。

    在这里我们将会和你一起分享青年律师成长道路上的感悟和心得,向大家展示积极健康的工作状态和生活方式,不偏激、不愤青,有希望、有理性。

    感谢你的细细聆听,很高兴成为你的朋友!

    如果大家觉得分享的还行,还望顺手点个赞,或留言一起交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写了这么多,知道如何成果化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kmx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