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不同于其它企业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收入和支出在时间上严重不匹配,并且收入存在着相当大的不确定性。所以说,私募基金的现金流量表此时就显得更为重要。对于初创期的私募,其财务投资人的选择就非常关键。在做调研的时候,与其它投资者关注策略、收益曲线、夏普率不同的是,我更喜欢花精力和公司的财务投资人聊天,了解他们的出身、成长经历、对交易和私募行业的了解、自身财务状况、做财务投资人的目的、对交易团队的看法等等。我们的谈话内容涉及的范围会非常广泛,看起来更像是在闲扯,但目的主要是了解以上信息。
下面来分享一下我遇到过的几类财务投资人,以及我对这类投资人的看法:
1、实业老板型(个人)
这类人一般都是60后,出身普通阶层,当年依靠自身眼光和勇气,抓住了某个关键性的机会,依靠实业拥有了一定的身家。相比于那些真正的富豪,这些人最多算是较为富裕的中产阶级。他们大多已经退居“二线”或是已经退休,这些人思想活络,很早就接触了金融交易(更多的是炒股票,期货比较少见)。
但是在交易这条路上他们显然不像做实业那样成功。机缘巧合结识了现在的交易团队(交易团队往往是高学历并且有几年交易经历的年轻人),他们希望能够通过做财务投资人,来“学习和提高”自身的交易水平,从而能够使自己战胜这个市场。满足“我是一个优秀/成功的人,我并未被时代淘汰”的心理诉求,甚至是茶余饭后可以与圈子里的同龄人吹嘘一番。
我个人对这一类型的财务投资人评分普遍不高,主要的原因还是“动机不纯”。抱着这样的想法,财务投资人往往会有以下的行为表现:
1)虎头蛇尾:在后期对交易团队的支持明显不如刚开始(而此时恰恰是交易团队最需要无条件支持的时候);
2)添油战术:承诺的投资没有一次到位,并且往往将用于日常开支的资金和自营交易的资金混用,美其名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其实就是想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里面还暗藏着一个鸡贼的想法——走一步看一步,万一不行自己就先撤;
3)吝啬:总是希望“节省成本”(财务投资人往往会对成本投入的方向发表意见,这是吝啬的表现),在许多“看不见”的项目上投入不足(比如架设多条交易专线,购入昂贵的风控系统,采购更精确但价格更高的历史交易数据,提高交易团队的午餐标准等等)。说穿了就是他潜意识上依然把这笔钱当成是自己的,没有充分尊重游戏规则。一般如果我发现财务投资人有这个情况,我会尽早结束谈话。这样的财务投资人在心理上还算不上一个“富人”,所以很难扮演好初创型私募基金财务投资人的角色,在公司最需要他们发挥作用的时候,他往往会逃之夭夭,并把责任推到交易团队身上。识别出吝啬的财务投资人其实并不难,你只要看看他对“面子工程”的重视程度就能猜到大概了,嘿嘿……
2、实业老板型(机构)
这一类别的财务投资人通常比类别1要更加富裕,通常都拥有一个集团公司。其介入私募基金行业的初衷大多是整合集团内部资源,例如将原来帮工厂现货采购部门做套期保值的团队升级转型成专做衍生品的私募基金。当然,也有为了赶时髦而投入的。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实业老板们拥有一家金融公司会让他们感觉自己更加的“高大上”一些。毕竟在酒桌上,比起如何把土豆变成淀粉的话题,OTC衍生品更能够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针对这一类型,我首先会更加关注其主业的情况以及主业与私募业务的关联度,如果主业运转良好,现金流充沛,那么我会更放心一些。如果主业表现一般,那么就值得警惕了。初创型的私募基金在整个集团中往往是最小的组成部分,而且与集团内的其它子公司的业务联系往往较少,因此一旦集团遇到逆风,它总是容易被率先抛弃。所以我更喜欢那些和集团主业有紧密联系的私募基金(比如一个饲料集团投资的期货私募,或者一个创投集团投资的股票二级市场私募等等)。另外还要注意这家集团的企业文化,以及交易团队构成(主要是看交易团队是外来的还是内部培养的),一般我会对外聘时间很短的交易团队保持谨慎态度。
3、交易大户型
这类人一般是职业交易者,他们在竞争激烈的交易市场上胜出,然后转身做财务投资者。大户们这么做的想法一般是要培养新人以便自己的流派得以传承,或者是招聘助理来打理一些事务性工作,亦或是谋求转型升级(譬如原来的短线高手希望做中长线以便承载更大的资金),也有少部分是为了分散投资(比如股票大户投资期货私募,或期货大户投资股票私募)。
交易大户作为财务投资人往往比实业小老板们更可靠,因为他们更内行。我一般会关注企业运营资金与自营资金的分散问题,以及这家私募在财务上的配置是否能够托起大户的野心(假设他同时是这家公司的操盘手)。大户们潜在的风险是过分自信加上偶尔的坏运气导致迅速“返贫”,因此如果有机会我会试图了解他们个人财富的分散情况。
4、合伙人自筹型
这类结构指的是我看不出有哪一个明显的财务投资人,公司的日常开销是由数名合伙人分担(平均分担或比例十分接近)。此种结构我最担心的地方是粮草储备不够,或者说大家发起这家公司在财务上有些“勉强”。因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财务结构,往往是由于合伙人的财务实力都不是非常强。大家更多的是因为一种激情或者叫“热爱”来发起的公司。当公司面临逆风的环境时,合伙人将会面临来自公司运营资金不足、产品资金亏损以及个人家庭收支不平衡的三重压力。相信我,很少有人能够在这样的压力下还能保持和谐的团队和健康的交易心态。
5、金融机构控股型
这类结构一般指的是基金子公司、券商私募子公司、期货资管等等,这些公司设立之初大多是被作为业务通道,利用牌照优势来为集团服务的,后来有少数转型为交易公司。作为财务投资人,金控机构无疑是合格的,他们既不缺钱也不缺耐心,专业度也够。此类公司的风险点来自于内部管理机制和团队人才方面,这个话题会在后面的篇幅里谈到。
财务投资人的主要贡献是在初创期弥合公司收入与支出时间上的不匹配,重点应该关注的是其对公司面临逆风时间的估计是否客观,以及是否为此做了充足的准备。另外,在后续跟踪过程中,要关注公司是否盲目扩张,要始终盯紧公司的“粮草”是否足够。夸张一点说,找到一个好的财务投资人,这家私募就成功了一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