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文献学中的中国历史

文献学中的中国历史

作者: 鑫乖 | 来源:发表于2020-06-01 20:39 被阅读0次

    《讲谈社.中国历史:从城市到中华—殷周.春秋.战国》,作者平势隆郎,东京大学教授,东京文献派第五代学者,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史。

    与卷1宫本一夫的研究侧重点不一样,他更多的从历史文献的研究对比中发现历史。他的作品有着很强的个人学术风格。在这本书的前沿部分,开宗明义强调本书的重点“将以新石器时代以来的文化地域为重点,并通过对文献史料的研究对比分析这些文化地域拥有怎样的历史特性”。

    本书在“文化地域”的主题下,讲述了从新石器时代以来到战国时代中国历史的四个时期:

    (1).地域内存在多个农村的时代。

    (2).形成带有城墙的城市(小国),农村附属于这些城市而存在的时代。

    (3).在小国中出现小国不得不依附大国的时代。

    (4).大国的中央政权吞并小国,并开始派遣官吏、施行文书行政的时代。

    这种从“文化地域”概念来理解中国文明的早期阶段是很有意义的,为我们了解这段历史开辟了一种全新的途径,多角度审视历史,可以拓展我们的视角和丰富我们的史学知识。

    读第1讲:本书所涉及的时代 

    本书所涉及的时代是夏商周以及春秋战国时代。我们大多数人的历史观是这样的:三代之事,从夏朝讲起,夏王朝始于禹,终于桀。商成于汤,灭于纣。周武王建立西周,毁于周幽王,此后周王朝大势已去,代替周王朝统领诸侯的是各大霸主,最后此霸统一天下的是秦始皇。而平势打破传统的历史观,认为战国前中国大地是由很多独立存在的“国家”(城市国家)。而战国时代开始施行文书行政制度,文书行政是用来联系领土国家中央与地方之物。因此他认为史书中所论及的是领土国家的历史。他提出“天下”的雏形形成也是汉字圈的雏形形成。“天下”被赋予特殊地位是到战国时代。因此,他谈到中国先秦文明是由多个汉字文化圈形成而后逐渐汇聚成一个大的统一的文化。他用“城市国家”来形容战国前期中国历史,感觉深受古希腊城邦概念的影响。从一个非中国人的非常规角度观察中国历史,可能就是其意义所在吧。

    读第2讲:夏商周(西周)三代的历史

    作者在叙述夏商周三代历史时,也是打破传统史学的叙述,不像是先秦史,而是以文献资料为基础,对先秦史做一些注释。如在讲述周王朝历史的时候,主要引用了《逸周书.世俘解》、《逸周书.克殷解》、《史记.周本纪》。《逸周书》我没有听说过,不过作者说这本书成书于战国,要比成书于汉代的《史记》更可信。作为文献学家的他认为两种或几种历史记载相互佐证,相互弥补,可以更清楚的还原历史真想。如每当我们说到周克商时,大家总有一种感觉,好像周是一下子就把商给灭了。实际上周克商还是花了较长一段时间的。作者为了证明这一点,将《史记》和《逸周书.世俘解》里关于这一段历史的记录做了仔细的对比分解,论从史出,认为周代商到最终灭商,时间上还是很有问题。

    再如共和执政的理解,《史记》里面认为是后王无道,国人暴动后被驱逐,立其子为太子,让召公与周公共同辅佐之。召公与周公共同执政,故号“共和”。但根据战国时代魏国编年体史书《竹书纪年》记载,所谓共和,实际是人名,是一个叫做“共伯和”的人,厉王被驱逐后,执掌朝政的人正是他,同时作者根据金文研究,共伯执政的年代只有“元年”,因为不久以后周王朝恢复了被驱逐的周厉王的年号。这段时间,周宣王长大成人,周厉王被置于隐退状态下,因此,这时仅仅恢复了周厉王的年号而已。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的意图是利用各国成书于战国的史籍,追溯与考察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渊源的内容。

    读第3讲:春秋、战国史实

    作者讲“史实”,并非面面俱到,而是选择重要内容,研讨性的讲述。如在提到“广域汉字圈的出现”的问题上,他从文献史角度认为汉字圈的分布范围以汉字掌控力,是政权和思想控制的关键。他认为春秋以后,人们必须用文字来记录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保证以证据文书的形式保留下来。这样就扩大了文字的使用范围,并且出现了规范文字使用趋势。这样才逐渐形成了汉字文化圈,权力的分化也才能实现。

    又如对孔子形象的去神圣化。作者为了弄清孔子的形象,将《史记》、《公羊传》、《左传》以及《论语》等记载的内容进行辨析甄别,甚至通过出土史料加以印证,将各书记载的内容置于头脑中加以琢磨,将原本意义上的孔子形象逐渐浮现出来。

    总体来说,本书作者对于史料的辨析,其细致度令人敬佩。本书也破除了我们传统历史教育观念,文本的去神圣化,务实的精神还是可圈可点的。先秦历史本来就扑朔迷离。平势用这样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这一时期历史,也是一种全新的感觉。但总觉得本书还是不适合雅俗共赏,书中作者的一些观点也比较分散个重复,也存在逻辑上的跳跃。本书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作者的一些历史观点,是一本难得的先秦史著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献学中的中国历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kqez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