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我逛过的书店(一)

作者: 晓枫Joyce | 来源:发表于2017-07-04 00:32 被阅读0次

书店是一个城市的灯塔,是城市人的精神光源。书店是城市里最有温度,有情怀,有故事的地方。我喜欢在那样安静的地方,氤氲在书香里,心情会变得澄澈明朗,整个人是最自然,最放松的状态。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子产品越来越发达,现在很多人用kindle看书或一些APP 看电子书。相比电子书,我更喜欢纸质书,喜欢纸质书那种真实可触,笔墨馨香的感觉。2017年的梦想清单之一是每个月买一本书作为礼物送给自己,喜欢收到书那一刻的喜悦。

01  方所书店 (2017.01.13 PM)

方所书店——广州

之前听过方所书店, 一直很想去但没去成,在离开广州前一天实现了自己的一个小小心愿。在广州太古汇商场,方所书店屹立于广州目前最高端的购物中心,与Hermes、LV、Prada等比邻而居。越是繁华的大都市,越是要有修炼沉下心的能力。

Photo by Joyce

“方所”二字出自南朝梁代文学家萧统的“定是常住,便成方所”。找到了书店,并没有马上进去,站在书店门口,“方所”店名的logo文字,确实很像一座格局精简的房子。看到玻璃门上隐约斑驳的文字:“从你的一个庭院,观看古老的星星,从阴影里的长凳,观看这些布散的小小光点,我的无知还没有学会叫出它的名字,也不会排成星座,只感到水的迴旋。在幽秘的水池,只感到茉莉和忍冬的香味……”

Photo by Joyce

透过玻璃,独特的书架设计在柔和的灯关照射下,显得无比温暖。一个人慢慢地从外往内走进去,里面的书分门类别摆放得很整齐,主要是文学、艺术、生活类的书,几乎没有看到工具书和教辅书,与小时候印象里的新华书店截然不同。看到自己刚看过的书,倍感亲切。看到一些没看过的书,随手拿起来翻翻,也会被书里面的某句话感动到。虽然不是周末,但正值寒假,人还挺多的。有些人席地而坐在看书;有些人站在一排书前手上捧着一本书忘我地看着;有些人点一杯咖啡坐着悠闲的看书。

Photo by Joyce

方所策划总顾问是台湾诚品书店创始人之一廖美立,他说:“我们做的不是书店,而是一个文化平台,一种未来的生活形态。”

现在很多人在亚马逊,当当网买书,简单方便,不用出门就可以买到自己心爱的书。在实体书店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方所继在广州开业之后,在成都,重庆开业,它始终坚持着提供一个文化平台,一种未来的生活状态存活着。

02  不打烊书店1200bookshop(2016.06.09 PM )

刚好周日,和好友倩约出来一起去逛街,逛完街决定早点去吃晚饭错开高峰期。在美团看了一家评价还不错的酸菜鱼,但这家店具体位置在哪不清楚,只知道在附近。由于时间很早,我们两人开着导航走去这家店,吃完饭时间还很早,打算慢悠悠的散步去坐地铁。

1200 bookshop

出来就看到隔壁一个小小的门,在右手边的门框写着"不打烊书店",当时心里在想难道就是传说中那家24小时不打烊书店。抬头看上面有个不大的长方形招牌写着: 1200 bookshop 不打烊书店。

顿时有一种小确幸,邂逅了一直想去但从没去过的广州首家24小时不打烊书店。三层小楼,极文艺也极安静。涂鸦的红砖墙,斑驳的旧课桌,古董的花瓶,重拾一段旧时光。点一杯咖啡,捧着一本书可以坐一个下午。书店的装饰摆设大部分是旧物回收利用,木制的衣架用来晾书,成为一道风景线。

Photo by Joyce

1200的名字源于店主一场台湾环岛徒步旅行,在那里他第一次听到24小时书店——诚品书店,于是把24小时书店理解为对阅读的尊重,对读者的关怀,对书籍的拥爱,从此产生了做24小时书店的想法。他的理念是:为一座城市点燃一盏温暖的灯。 在这里你可以看书、买书、喝咖啡、听音乐,如果累了还可以在这里睡觉。在这里有沙发客的专属位置,它收留过很多的沙发客,失恋的人,失眠的人,抑郁的人,流浪的老人和小孩等,让很多流离失所的人都找到了栖身之所。

Photo by Joyce

当你看书看饿了,这里还有个深夜食堂。这里的水饺只卖给读书人,而且每次吃水饺前要回答问题,五题答对三题才可以下单,如果答错还可以到冰箱里拿出一本书找答案,暖胃又暖心。

Photo by Joyce

当善意在人与人之间传递,你才会发现这座城市的温情。

03  不止书屋(2017.01.17 PM)

从2014年说好的厦门之旅,一直没有实现,每次说回家再去,因为比较近,每次回家几天然后匆匆忙忙地回广州,小心愿就这样被搁浅了两年多。继香港、澳门、桂林、珠海之旅,这是和好友倩的第五次旅行。期待已久的旅行就这样开始了,伴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开始了我们新的旅行。

Photo by Joyce

第一天我们去了厦门大学,由于当时厦大还没放寒假,当天又不是周末,有时间限制入校参观,参观时间为中午12:00~14:00,下午17:00~19:00。我们选择在下午的时间段去,去了普陀山回来,才下午三点多,我们走过天桥在厦大对面的商场逛了一下,最后在麦当劳每人点了一份套餐在那里坐下来消磨时间,等待五点厦大对外开放。快到五点,我们出来,看到对面已经排成一条长龙了,心里不禁惊叹到,现在不是旅行高峰期还有那么多人来厦大。排在我前面是一位读小学二年级的小男孩和他妈妈,等待过程中,他妈妈问他:以后想不想来这里读大学。小男孩点点头,他妈妈接着说,从现在开始就要好好读书,将来才能在这里读书。我想厦大不止惊艳于它是中国最美的大学,它被众人公认的学校文化才是魅力之处。

Photo by Joyce

拿着身份证登记后,走进厦大,有种回到校园说不出来的感觉。随着人群向里面走,在陈嘉庚雕塑前面有很多游客在拍照,后面就是不止书屋。

Photo by Joyce

走进去,左边的门上面写着"不止书屋",右边的门上面写着"晓风书屋"。后来百度才知道,晓风书屋成立于1987年,创立以来一直坚守“推广学术、服务学人”的品牌理念,从未动摇。30年来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也见证了这个时代人们阅读习惯的变化。在互联网还不普及的时代,晓风书屋成为厦大人乃至厦门人心中的精神家园。而后随着厦大一条街的拆迁和晓风书屋的搬离,厦大里很难再找到一家属于厦大人自己的书店。2015年以「不止书店」的形式,重新宣告晓风书屋正式回归厦大。「不止」二字,取意于厦大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至善难求,所以不止。

Photo by Joyce

不止书店,不止是一家书店,更是一个有书店基因的多元文化体。咖啡厅、文创产品区、小小的沙龙区……这些功能融合在一起,有意思的人被吸引而聚集在这里,阅读的体验也变得更加别致。在这里,颇有层次感的书柜木纹,淡淡的纸页香气,一切别有心意的摆件设计。

Photo by Joyce

在这里,打开一本书静静地待在,放佛外面一切的喧嚣和纷扰都与你无关,享受着最纯粹的阅读乐趣。

一个书店,就是一座城市。每到书店,总会驻足,总有惊喜。

相关文章

  • 那些我逛过的书店(一)

    书店是一个城市的灯塔,是城市人的精神光源。书店是城市里最有温度,有情怀,有故事的地方。我喜欢在那样安静的地方,氤氲...

  • 那些年,我逛过的书店

    在小时候的许多不切实际的梦想当中,“想要有一间书房”的愿望最为具象。十来岁时,便在日记中记下它的样子:要有一整面的...

  • 那些我逛过的书店(二)

    逛书店,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了一种爱好。与其说是一种爱好,不如说是爱上这样一种与自己相处的方式。 周国平先生写...

  • 那些年,我逛过的独立书店

    独立书店,在我的记忆里是最近些年才有的概念。大概是随着网络阅读和网上购物的兴起,过去散落着城市的那些小的实体书店们...

  • 关于读书那些事

    在台湾旅行的时候,喜欢去逛书店。自在、体面,是我对逛过的台湾书店的总体印象。对,我曾走过的那些书店,无论顾客多少,...

  • 那些到过的城市,逛过的书店

    很早在网上就行一句话:读书与旅行,至少有一个在路上! 读书时的你和旅行中的你,得有一个穿插到生活中! 先入阅读为主...

  • 这一年我逛过的书店(2020)

    这一年,在外行程匆匆,在家加班带娃,逛的书店显著减少,截至目前(12.24)只去了四个城市的大约15家书店。 洛阳...

  • 这一年我逛过的书店(2021)

    说来惭愧,这一年外出的时间不多,逛的书店少,用照片记录的更是乏善可陈,搜罗了下,勉强列个总结。 库尔勒 说起来自己...

  • 在上海逛过的书店(茑屋书店)

    【齐帆齐微课 第173篇 2342字, 累计280528字 】在今年去上海游玩前,我就听女儿说过,上海有几间很有名...

  • 想和高手一样想得深、看得远?你需要培养自己这种能力

    ​兴趣所致,逛过很多书店,甚至去到外地,书店也是必去之处,发现只要空间足够,书店里都会留一块有偿服务的看书区,只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些我逛过的书店(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kqt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