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里,以终为始的定义是指把你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作为衡量一切言行是否应该发生的基础,所有的都要与此相应,要牢记自己的目标,否则你就会把时间浪费在许多不应该做的事情上,甚至南辕北辙。以终为始将确保自己的行为与目标保持一致,并不受其他人或外界环境的影响。只有确立了符合价值观的人生目标,才能凝聚意志力,全力以赴且持之以恒地付诸实现,获得内心的满足。
其实,今天我说的一些事例与目标方面的东西无关,只是我想说的内容与以终为始的含义有所相近而已,准确的说应该是终点思维。
例一:在生活中,我们把鞋子买回来之后,通常会把鞋盒子丢掉,然而你想过没有,一旦你搬家的时候这些鞋子用什么来装,特别是皮鞋(因为不能挤压,最好是放盒子里)。当然不管你需不需要搬家,多久才搬家,鞋子买回来打开的那一刻,都应该思考下次用什么来放鞋子这个问题。做一件事,不光是有起点,更要考虑终点。鞋子只是个例,以此类推:反是一切产品在拆开的时候,我们都需要思考包装盒确实要丢掉吗,以后万一要用怎么办,什么时候需要再次用到(比如:冰箱使用过一段时间,准备二手卖掉,包装盒就最好不要丢掉)
例二:在修理一些东西的时候,比如修电脑吧,我们需要拆螺丝,然而拆之前,应该要想好拆完修好了,最回怎么装好。所以在拆的时候就需要把每个零件的顺序、位置等因素记住,装的时候才方便,不会错。修电脑只是个例,以此类推:所有与顺序有关的问题都需要思考开始打开时的顺序和关上时的顺序,这也是做事情不光要考虑起点,终点也要在做之前考虑清楚。
例三:在假期计划一次旅行时,我们会首先购买机票,计划途中的一些行程,还要思考返程的问题,什么时候返程,如果时间固定了就要把返程的机票提前买好,不能等到了返程再购买,因为不一定买得到,买到了价格可能也会贵些。旅行只是个例,以此类推:任何只要涉及时间先后有返程的的事情都需要提前思考返程的问题。
例四:加别人的微信时,或者别人加你时,简单说就是你多了一个微信好友时,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做好备注,这个习惯一定要养成。没有这个习惯的话,通常你以为你当时记住了,但是你得想一个问题:就是时间一旦长了,而平时交流也少,当你需要联系对方的时候你还能马上找到吗。加微信时填备注只是个例,以此类推:我们平时收藏的内容,记录的笔记,都应该加上标签,做好分组,为了在日后能够快捷的搜索到。
例五:我们买的吃的食品,洗漱护肤用品等有保质日期的产品,有些的生产日期在包装盒上,但是包装盒我们拆开后一般会丢掉。这个时候你就要思考这个问题了,当时间长了还没用完,你还知道这个产品的保质日期吗,所以最好在一开始把保质日期写在不干胶标签贴纸上,并贴在产品上面。
以上的例子其实都是说明在开始的时候要想好过程和终点,只有思考了过程和终点的问题,才能在一开始就做到最好。当终点到来的时候就不会手足无措,因为在刚开始的时候你就想到了这一刻,并为这一刻提前做好了准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