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昨天读王维的古诗让我对盛唐诗人有亲切之感,明白他们亦有常人烦恼有所触动,那今天观王勃的一生才意识到,真正的天才真的是高不可攀。即使在走进王勃之前我曾熟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也曾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而赞叹,但在深入接触王勃之后才发现,我仅仅是记住了王勃的名文,对王维的深层思想,亦或是深层的文采是一点也不通。
例如当我看到王勃写《上刘右相书》,便去搜索翻越《上刘右相书》,甚至为了加深自己对期中语言的赏析和理解大声朗读一遍,然而读过皆忘,通过这点我算是很清楚的了解了为何学生面对着老师问:为何还不会”的疑问,会非常无奈和不甘心的说不会,对于自己学着困难,不理解的事情确实很难学会。即使在微博和各处对《上刘右相书》中有很多句子在各处都有引用,甚至在部分的网页上对其深层含义都有进行剖析和解释,但门外汉的我对这句话看了五遍后依旧不会,当然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带给学生一种不会便不会的情绪,即使我理解他们,但不能够赞同躺平,因而我又强迫自己将这句话又写在纸上,默默的告诉自己,既然时学习,不会也要留下点东西。
话归正题,王勃最出名的当然不仅仅似乎这篇《上刘右相书》,最出名的其实时《滕王阁序》,这个千古名篇可以说蕴含了丰富的成语,典故,文章所蕴含的文采让我当时当下竟然没有一些词语来夸赞,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词穷”,也是李白见到崔颢诗歌后再黄鹤楼发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慨时相似的吧,只不过李白人家时真有才,而我是因没有才,不管怎么说吧,就是一句话:我对王勃那些文章顶礼膜拜,是一种读不懂的顶礼膜拜,也是一种读起来美的无法诉说的顶礼膜拜。
虽然文章如此精彩,而他本人也是难遇的天才,但世间万物皆有灵,这种有灵不会因为你的灵气大或者灵气小来进行明显的区别对待,与之相反,钟灵毓秀的王勃在世俗之间沉浮的并不顺利,即使那么多人赞叹着他的才华,但依旧因为官场的黑暗而牵连,因为人心的叵测而冤枉,甚至波及家人,这便是生活,哪怕最后他依旧是有才的,哪怕他的才能已经能够让他的青云路峰回路转,但沉浮只在一念间,世间之事也在那短短的一刻钟,落水惊悸的王勃等不到他再次在含元殿的巅峰重现,当然在我看来,即使王勃能够等到,对官场再次有深刻感悟的王勃,也会对那一纸诏书避之不及吧。
我说天才王勃不可攀,不仅仅是他的人生不可攀,在短短的二十多年中,他为盛唐诗坛塑造了一把金钥匙;我说天才王勃不可攀,还有他看透世间繁华能够推却青云路,而这正是处于世俗中的我们不断汲汲营营,用尽一生追求的。王勃的一生我们不能够复制,也不想复制,但我们能够决定的是把握当下,珍惜自己所具有的,然后透过他去明白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无论我们是什么样的,都应该坚定自己,正如王勃师傅曹元在与王勃分别时,面对着恃才傲物的王勃发出了一句叮嘱:无欲也,这其实时对所有人的叮嘱,毕竟无欲则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