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习】佛教“中道”思考问题的方法

【学习】佛教“中道”思考问题的方法

作者: papi_k的小茅屋 | 来源:发表于2023-12-29 12:40 被阅读0次

佛教强调破“两执”,包括“法执”和“我执”,“法”是现象,包括物质现象和心理现象;“我执”是执着于我而不放。

那如何破两执呢?

心经》中有这么一个道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就是法,包括物质现象和心理现象, 那为什么是“空”呢?

“空”不要理解成空无的空,不是形象上的有无。

佛教的教义里讲万法不常驻,而是不断变化的,变化是因为万事万物的存在都是“因缘和合”而成,没有自性,因此为空,是不真实的。

“空”和“色”可以对应“无”和“有”,既然客观事实角度看,事物是存在的,那么怎么解释它是“空”呢?于是佛教又提出了两个讨论方法:

俗谛(世俗角度讨论),从这个角度看,不能否认“有”的存在。

圣谛(真理角度讨论),从这个角度看,不能否认“无”的存在。

所以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就形成了两大派:“有”宗、“无”宗。但是落在哪边都不合适,于是有了“真空妙有”,这就是佛教里的“中道”思想。


备注:以上内容来自国学大师王守常的讲座,我觉得讲得挺有意思的,遂简单记录、体悟。

佛教《佛学大辞典》:“非有之有曰妙有。以对于非空之空而曰真空也。” 性宗谈空、相宗说有;空是真空,有是妙有;也可以说缘起(妙有)性空(毕竟真空),性空缘起。因为真空,才能缘起妙有。有与空之间并没有绝对。----百度百科

参考学习链接:佛文化探问:因缘和合的思想,让人保持怎样的意境


yo peace!

相关文章

  • 多元思考问题的角度

    01 学习思考问题的套路 知识要有体系,学习要有方法论,思考问题要有逻辑,但是思考问题的套路又是怎样的呢? 我们学...

  • 佛教修行,各种修道方法。

    佛教修行,各种修道方法。 四圣谛,三十七道品,八正道,十善业。 中道。木轮相法门。 戒定慧,三无漏学。 贪、嗔、痴...

  • 禅,不只是成佛悟道

    “禅”即梵语“禅那”(Dhy'na)的略称,意思是沉思、静虑。佛教的中道宗与道家哲学有某些相似之处。中道宗与道家哲...

  • 2019-02-28

    佛教的启示 佛教从前经常被认为是迷信的活动。这与大多数人学习佛教的方式方法意念有很大的关系。 佛教对...

  •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佛教的“空”并不代表什么都没有,佛教说:“空,无自性”。自性是事...

  • 谈八正道

    释迦牟尼佛提倡不苦不乐的中道,八正道是正确认知实践佛陀所体证的理论与真实的意义。佛教对这种修行方法是十分重视的,八...

  • 分享一套实用的思考方法

    最近谈过思维方式、思考方法,以前也写过与学习、思维相关的小文。思维方式是思考问题的根本方法,思考方法是具体的方法论...

  • 早晨设计的思考

    学习熟悉客户,学习客户的服务领域,学习思考问题的方法,学习怎么收集资料,学习怎么整理资料,学习怎么在资料里寻找机会...

  • 读《麦肯锡方法》

    全书的结构提纲: 麦肯锡思考问题的方法 麦肯锡解决问题的方法 麦肯锡推介解决方案的方法 一麦肯锡思考问题的方法 1...

  • 未看破的放下

    起初,是抱着学习一种新的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方法的目的去了解佛教的。起初,是为着解决内心的某些困惑去了解佛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佛教“中道”思考问题的方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qwd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