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得不承认,世界上总有一部分人是当之无愧的天才。当你还想着站在巨人肩膀上看世界时,别人早早地就被发现了牛顿的苹果。王勃就是这样一个人。
王勃的人生,曾一度像开了外挂一样,甩了同龄人好几条街。
6岁的时候,王勃就能够写诗:“构思无滞,词情英迈。”9岁那年,在读了颜师古注的《汉书》后,他提笔写下了《指瑕》,指出颜师古的错误。10岁时,他就已经饱览六经,相当于修完了硕士课程。
王勃有多牛呢?他曾被杜甫的叔爷爷杜易简称赞为“王氏三株树“之一,也被世人誉为“初唐四杰”之首。
666年,16岁的王勃应幽素科试及第,授朝散郎,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他还写了一篇文章《乾元殿颂》。这篇文章好到什么地步呢?好到连唐高宗都被惊动了。当高宗知道这样一篇词美义壮的文章竟是出自未及弱冠的少年之手时,不由连连赞叹“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
话说回来,王勃在有了编制,吃上国家的铁饭碗之后,就经由主考官介绍去到了沛王府,并成功赢得了沛王李贤的欢心。
有一天,沛王李贤与英王李哲闲得没事,就聚在一起玩起了斗鸡游戏。王勃作为李贤的下属,这时候当然要出来为领导办点事。他呢,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通过讨伐英王的斗鸡来为沛王助兴。
但王勃没有想到的是,这篇纯属用来娱乐的文章竟然传到了唐高宗手中。唐高宗一看,气得不行,当即怒道:“歪才,歪才!二王斗鸡,王勃身为博士,不进行劝诫,反倒作檄文,有意虚构,夸大事态,此人应立即逐出王府。”
王勃虽然聪明,但到底太年轻。他不知道,在皇宫里,任何涉及到皇储之间的事,都有可能被无限放大。
可怜的王勃,刚刚才当上官,还没走向人生巅峰,就在一夕间跌入万丈深渊。在天子的汹涌怒火下,才气又算的上什么呢?
王勃落寞地离开了伤心地,他沿着汉中、剑阁,迈上了艰险的“蜀道”,来到了四川。
当然,年轻的王勃虽然被开除公职,但他还有朋友。
671年,王勃从蜀地返回长安,参加第二次高考。他的朋友凌季友当时是虢州司法,就对他说:“虢州药材多,你又是医学博士,正好适合你嘛。”在朋友的帮助下,王勃担任了虢州参军一职。
你以为王勃会自此过上风平浪静的生活?不,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罢了。王勃上任之时,根本不知道还有一场大祸在等着他。正是因为那件事,彻底断送了他的仕途。
在王勃任虢州参军期间,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了罪。王勃呢,将罪犯私自藏匿起来。后来他一想,这是违法的啊,于是一狠心就杀了这个官奴。这可倒好,堂堂少年天才竟成了杀人犯。后来东窗事发,王勃被投入了大牢,判了死罪。又恰好因为唐高宗大赦天下,王勃才侥幸捡回了一条命。
而他的父亲也被王勃牵连,从雍州司功参军被贬为交趾县令。这件事对王勃的打击是巨大的。
他在《上百里昌言疏》中这样写道“如勃尚何言哉!辱亲可谓深矣。诚宜灰身粉骨,以谢君父……今大人上延国谴,远宰边邑。出三江而浮五湖,越东瓯而渡南海。嗟乎!此勃之罪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矣。”
辱没父亲,让你因我受累,是我的大罪,就算是要我粉身碎骨也不为过啊。王勃内心羞愧和自责由此可见一斑。
经过这一遭,王勃再也不愿意取追求仕途上的成功。675年,他从洛阳出发沿运河南下。就在这一年,一篇旷古绝伦的诗歌在他笔下诞生了,也就是流传千古的《滕王阁序》。
话说那年重阳节,南昌洪州都督阎伯屿刚刚重修了江南三大名阁之首的滕王阁。阎都督大手一挥,邀请了一众青年才俊来参加大party,一道登上滕王阁,把酒吟诗。
当然,阎都督有自己的小心思。他呀,想让自己的女婿吴学士在一众文化人里拔得头筹。所以,当他象征性地问,有没有人能够为滕王阁作序时,在座的人都推脱说,啊呀,我能力不够,不敢动笔啊。
这时候,吴学士摩拳擦掌,正打算开始他的表演,把提前准备好的美文拿出来秀一秀了。说到迟,那时快,一个愣头青从末座站起身,说“好啊,我来试试吧“。
此言一出,在座的人都懵了,毕竟这么不按套路出牌的耿直boy,也是很少见。此刻,阎都督的内心很绝望,但能怎么办呢?只能点头应允。
王勃展纸研墨,笔走龙蛇,当他写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一众围观的吃瓜群众也按捺不住,不由自主地拍起手来。
王勃一口气写完这篇文章,从滕王阁转身而去。此时的王勃,曾受到过众星拱月的待遇,也曾一夜间低到尘埃里;曾和王公贵族推杯换盏,也曾锒铛入狱,零落成泥。年少成名,惊才绝艳,终抵不过皇命难违,世间因果。这一次,他只是想去交趾,看一眼生活窘迫的父亲。
后来,长安的唐高宗也读到这篇《滕王阁序》。读完后,高宗不禁拍案,惊道“此乃千古绝唱,真天才也。”当他知道王勃因斗鸡文被驱赶时,不由说道:“是我的过错,王勃现在在哪,我要召他入朝“。旁边的太监却吞吞吐吐道:“陛下,王勃已经溺水去世了。”
是的,王勃在见到父亲后,便踏上归途。南海风急浪高,王勃不幸溺水而亡。那一年,王勃才26岁。
波涛汹涌的海水淹没了一位旷世奇才,而后终归于平静。尘归尘,土归土,王勃的生命昙花一现,留给后世的却是一段精彩而耐人寻味的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