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623095/66567bf0b7d26b2d.jpg)
我引用传统儒家代表著作《论语》中的三句话,来阐释三种不同人生的意义所在。
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读书学习可以给我们带来愉悦满足,这是第一种愉悦的人生。人这一生最大的功课,莫过于学会和真实的自我相处,通过自在的满足来取悦自我,让身心灵得到成长。学习读书是最好的取悦自己的方式,在书本的世界中与名人对话,与古人对话,可以明白古往今来大部分人所面临的问题,其实都有共性。而每个人不分高低贵贱,性格上的软弱和缺陷,也都有共性。这样的收获,让我们在读书中明理,明心,见性,发现自己在平淡无奇的包裹下,也有着无限的发展可能,从而客观认识自我,接纳和关爱自己,通过体验内心世界的丰盈,去追求外在世界的和美。
![](https://img.haomeiwen.com/i7623095/cfd92f5c7b07730f.jpg)
⑵“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我们借助朋友互诉衷肠,通过朋友看清自我的真实,朋友就像一面镜子,是我们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同伴。通过朋友,我们的枝叶向外伸展,去碰触更高更美更强壮的枝条,从而生长成一片森林。社交与分享可以让我们与外在互动,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独木不成林,团结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动参与更健康。
人是社会性生物,成长也是多元化的。社会交往可以让有共同兴趣话题与价值诉求的个体,结成不同的群体,一起去探索和体验,创造更大的价值。社交体验带来的是不同个体间的交换价值传递,以及个体参与集体后创造力呈几何倍数增长的叠加式爆发。一个人的价值如果是X,集体就是X的N次方。
参与让我们得到更多的学习体验和成长借鉴的机会,减少成功的机会成本、时间成本、学习成本。 个人可以通过资源集约化,来获取自己所需的成长要素,和自身能力禀赋融合后获得全方位的发展,更容易通过努力达到自我目标,从而获得群体评价,在群体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存在价值,获得更大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https://img.haomeiwen.com/i7623095/bf89d5e747c41eb2.jpg)
⑶“朝闻道,夕死可矣。”
古今中外很多哲人学者都对人生意义做出了深刻的思考。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真正的自由是将自己置身于广袤的世界,在宇宙时空中穿梭畅游。但是就像道德经说的那样,“吾有大患,惟吾有身。”人的肉体活在三维世界中,想要靠肉体实现真正的自由是一种奢望,更是一种错误的思维逻辑。
人这种生物,分为身心灵三个面向,道家称为识神、元神、阳神;佛家称为报身、化身、法身;基督教称为圣父、圣子、圣灵;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家称为本我、自我、真我。虽然术语体系不同,表达形式概念不同,但其实万法归一,本质属性指向完全一致。
真正的自由是身心灵三个面向、三个纬度整体的和谐统一。终极的自由就是这个多维度的生物体系达到了内外部的平衡统一后获得的幸福与满足。而如何努力让每个人都实现这样的幸福自由,就是普世价值中大家共同追求的人生意义——道 The Way 。
这个道,是为了追求全人类终极的幸福,需要去努力实践的道路。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条道路存在很多条路径。每个人因为身处群体之中,所以如何通过短暂的一生,为这个伟大的目标而努力,就超越其他所有的人生价值,而为最高的生命意义。所以我们看到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好多为追求终极的道而做出努力甚至牺牲的个体。他们以生命跨度为限,为了全人类的解放和自由做出了不懈努力,而后世也将他们的事迹用文学艺术来纪念传唱。
《道德经》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圣人效法天地的无私,用无私无畏来为全人类的幸福牺牲了自己,反而也成就了自己所追求的事业。自此名垂千古,永世不忘。真正达到了“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