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这首写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的作品被称为“秋思之祖。”
白朴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被共称为元曲四大家,他也有一首《天净沙· 秋》,同是写秋,却被认为清丽可爱。
为什么有如此不同的感觉呢?我们先看看这两首作品,然后再寻找一下其中的秘密。
一、两首天净沙 同是吟秋一悲一喜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如下: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白朴《天净沙·秋》如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同是吟秋,阅读以后的感觉却如此不同。 前人解读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时,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观点:
清王夫之《萱斋诗话》曰:“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现代人说,马致远的这首《天净沙·秋思》是“并列式意象组合” 。
王国维评价马致远 ”“深得唐人绝句妙境” 。
其实,这些评价也可以用在白朴的天净沙上。
并列式意象组合是不错的,情景结合当然也对,深得唐人绝句妙境等等说的都不错。但是不能用来解释两首天净沙感受不同的原因 。
下面我们分开剖析一下。
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意象中的感情色彩
马致远的天净沙明显是一篇悲秋的作品。主题是悲秋,那么相应的意象也必须符合。我们看看马致远是如何选择物象并修饰的。
在马致远的天净沙中,所有意象都是由修饰语和中心语组成的偏正词组。 小桥流水人家比较中性,但是其他几句都有悲秋的色彩。
中心语是没有感情的物象:藤、树、鸦、道、风、马、阳、人。
修饰语代表感情:枯、老、昏、古、西、瘦。可以看出修饰语都是作者精挑细选的形容词。
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修饰语的选择更能突出秋天的肃杀和凄凉。包括后面两句中的夕--阳、断肠--人,让读者感受到秋色中天涯游子的凄凉愁苦。
三、 白朴《天净沙·秋》中的意象
白朴的这首天净沙有感情色彩的转变,前三句有些秋的悲凉: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但是后两句有柳暗花明之感: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白朴的意象也是形容词加名字的偏正词组,前两句的修饰语(形容词)是:孤、落、残、老、寒,飞鸿用”一点“修饰也是 孤独之意,因此有悲秋的色彩。
但是后面的青-山、绿--水、红--叶、黄--花,几种颜色的修饰,使诗人眼前变成了一幅温暖绚丽的图画。
这种转折在不经意间改变了读者的心情,不同于马致远一味的悲苦凄凉。
四、修饰语会改变整首词的感情色彩
钟嵘《诗品》云: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物要感人,一定要注意对于物的修饰。可能马致远眼前真是枯藤、西风、瘦马,也可能未必是枯藤,马也未必真得瘦,但是经过诗人加工以后,就带有了诗人自己内心的感情。
诗人的心境反映到诗中就是诗境。
假如作者词语匮乏、选择不当就很难反映出自己的心境。同样,即使眼前一片萧条肃杀,但是诗人心情很好,也可加工成另一种明快的诗境。
修改的秘密就在于意象的选择, 意象的感情色彩主要在于修饰语的选择。同样的中心语改变了修饰语,就如同一个网红主播换了一种滤镜。
假如我们换一下每个词组的修饰语,还用相同的物象,就会有不同的心情感受,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我们保留大部分的中心语,只是修改一下修饰语,变成这种效果:
野藤碧树闲鸦,竹桥流水村家,古道和风系马。斜阳柳下,酒边人笑生涯。
白朴《天净沙·秋》我们可以改为:
孤村落日残霞,暮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黑山白水,乱草枯叶黄花。
马致远和白朴的一悲一喜,变成了一喜一悲。
结束语
诗人创作之前,先立意,再选择意象,然后把选中的意象进行修饰和组合,用以表达主题。
当然也有诗人触景生情,先有句后成篇。但是成篇以后,不符合主题的意象还是有一个取舍的过程。
所有的意象都是诗人有心的选择和安排。
总之,选择意象一定要和主题相符,好比参加婚礼要穿婚纱,去健身要穿运动服,不同的场合要穿不同的衣服。
@老街味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