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闪电、阳光和西红柿炒鸡蛋

闪电、阳光和西红柿炒鸡蛋

作者: 戎茜RongXi | 来源:发表于2018-06-25 12:20 被阅读7次

    《姊妹革命:法国的闪电与美国的阳光》是美国学者苏珊·邓恩于2000年出版的一本书。中文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于2003年出版。2015年,商务印书馆“启蒙编译所”又进行再版。作者对比了18世纪的两场革命——法国大革命和美国革命,通过对比美国国父们及法国其时文人政客的著作、思想,给出来一个鲜明的结论,即法国革命犹如闪电风卷云涌、推翻一切,美国革命宛若阳光普照大地、润物无声。

    在开始,作者通过叙述拉法耶特逃离法国参加美国革命,后又回到法国,对比了法国人和美国人对拉法耶特不同的态度,以及拉法耶特最后的处境。通过第三者的视角叙述拉法耶特经历革命的过程,简要叙述了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的经过。实际上,作者的这种对比观察贯穿始终。作者引用诸多文献,但倘若熟悉两场革命,自然会清晰的看到其中的偏颇。这种观点并无新鲜,而我们也承认,作者清晰的看到了法国革命中的一些问题,比如:法国文人的不接地气和缺乏政治经验。但问题是,法国大革命真的推翻一切了吗?

    不可否认,法国大革命留给我们的印象遗产可以“被归结为这样一种‘同旧世界彻底决裂’的观念或信念”①,但事后发生了些什么?督政府被人民选出来的拿破仑·波拿巴而取代,一切结束了吗?之前有国王,而后有第一执政,这种延续只是一个巧合吗?法国是渴望宪政的,但法兰西是重视平等的。盎格鲁萨克森是重视自由的,尽管“自由”二字任由人们书写它的含义。它可以是奴隶反抗奴隶主、黑人反抗白人、南方攻击北方,但盎格鲁萨克森是自由的。这就同法国的“平等”不同了,法国的革命是发生在街头巷尾的户外革命,发生在邻里之间;美国革命是室内革命,不客气的说就是精英革命。就如作者所说,是“1787年费城制宪大会上”,美国国父们“经过整个沉闷的七八两个夏季月份,紧闭国会大门,拉下窗帘,每星期六天”,研究出来的民主。



    这并不是要站在法国大革命一边,我甚至并不觉得我们要继续美化“启蒙”。众所周知,法国是一个天主教国家,但在革命中宗教必须让路,这种办法明显就是不可取的。法国大革命留给中国的遗产太过沉重了。这种沉重不仅仅停留在时至今日人们听到“革命”二字还推后三步的震颤,还停留在这条我们自己选择的与过去“决裂”的路,比法国大革命更彻底、更支离破碎,以至于现在我们的文化根基都无处找寻。从朱学勤先生激昂的序言中,我们就能窥见,这何止是恐惧?这不止于恐惧。两场革命将中国冲的上吐下泻,至今都没有回过神来,革命是混乱,革命是要死人的,这种动静恐怕还是越小越好吧?我们不高谈阔论,只是倘若现在突然之间几十天之内要你毁掉此生所有努力,你同意与否呢?

    我们看到20世纪的中国学者、文人不断的提问,最近李银河老师又提出了关于信仰和物质崇拜的问题,中国的出路在哪里?邓晓芒老师提出的黑康学、刘小枫老师提出了基督教、理学和心学又忽冷忽热,那么我们到底是一股脑儿忽悠民众起来“发现自我”,还是关起门来讨论成果、俯瞰民众?还是说要走到其间落地生根?网红效应、口红经济、不断消耗的物质,我们真的想要去了解其背后的原因么?我们能够剔除历史包袱看待这一切么?



    历史经验固然十分重要,但恐怕不可迷信。技术、经济能够弯道超车,文化底蕴若不踏实一步步走,不针对现实去分析和讨论,盲目的实行拿来主义或变形的拿来主义,是会出问题的吧?这和法国的闪电无关也和美国的阳光无缘,和切切实实吃到嘴里的西红柿炒鸡蛋有关啊!

    ————————————
    ① 高毅:《法兰西风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32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闪电、阳光和西红柿炒鸡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kxy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