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我说的是“孩子的父亲”可有可无,而不是“妻子的丈夫”可有可无。彼时彼刻,父亲对孩子的爱无法直接施与,而只能通过爱孩子的母亲间接实现。
![](https://img.haomeiwen.com/i9866961/49f210d7ab4d10cb.jpg)
几天前就接到妇联通知,说“全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培训班”于光棍节这天在青岛召开,我放下工作准备参加两天的培训。没曾想,昨天接到的紧急通知又说我不能参加了,理由只有一个:我的性别是男的!
虽然对这种性别歧视有些惊讶,但反思一下,还是觉得单独对女性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意义更大。我不敢说“家庭教育本来就是女性干的事情”,怕被认为偏激,但要说“女性在家庭教育方面有着天然的、男性无法替代的优势”,估计能得到比较一致的认同。
男人从事家庭教育其实是对女性领地的侵犯,而女人做不好家庭教育则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支撑我说这话的底气在于,一个月前接到了青岛出版社的建议,写一本有关“出生头3年的养育方式对孩子影响”的书,名字都起好了,叫《别错过孩子最重要的那几年——给0-3岁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因此我查阅了大量资料,不乏最新研究成果。
科学的结论(而不只是经验)让我坚信,被称为“小屁孩儿”的婴儿期,尽管被认为除了吃和玩什么也不懂,但这头3年十分重要,是人生的奠基。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个阶段必须有母亲的呵护,而父亲则可有可无。
请注意,我说的是“孩子的父亲”可有可无,而不是“妻子的丈夫”可有可无。彼时彼刻,父亲对孩子的爱无法直接施与,而只能通过爱孩子的母亲间接实现。
这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https://img.haomeiwen.com/i9866961/94c71400a3adc9ae.jpg)
像爱一样,被爱也是一种逐渐生长起来的高级情感而不是与生俱来的低级情绪,它需要的是时间和体验。而能感受到“十月怀胎”和“一朝分娩”的,不只是母亲,还有孩子。
当然,也只有母亲和孩子。
很多人会主观地以为,一个孩子,尤其是男孩子的胆小,跟父爱的缺失有关。但必须清楚,有关(相关)不是因果或必然。研究却发现,从一个胆小的孩子身上,都能够看到母亲胆小的影子。只不过母亲的胆小经常以反向[注]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盲目的大胆或傻大胆。
是内心的安全感决定着一个人胆子的大小。
如果你相信“初生牛犊不怕虎”,就一定能够认可我说的“安全感不是后天的培养”这句话。
对,一个孩子的安全感不需要特别的“培养”,只要做到不把它“打掉”就够了。
安全感的丧失,始自母亲的怀抱,主要取决于母亲的语言和情绪。
家庭教育以母亲的喜怒哀乐做基础,身教胜于言传;家庭教育又以母亲语言的表述方式为导向,“孩子跟着话长”。
3年可是1000多天啊!
在这段时间内,不恰当的家庭教育,足以让一个本来连老虎都不怕的孩子,变得见了生人不敢说话、怕黑、遇到毛毛虫就浑身发抖……
罪魁祸首就是孩子他妈。
再往上追,是孩子他妈的妈,乃至于他妈的妈的妈。
听我啰嗦这么多,你一定会问:家庭教育这事儿女人都干了,(要)男人干什么?
男人就是好好地爱女人!
“世界上最好的家,就是爸爸爱妈妈。”这话已把家庭教育的内涵囊括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9866961/9f225ce2c427af4d.jpg)
家庭教育的成败,不在于“教育”,而在于“家”。
(151112)
注释
人有时心中讨厌或憎恨一个人,但在表面上却又对此人十分热情和关心;有时心里喜欢一个人,表面上却异常冷淡。无意识的冲动在意识层面上向相反方向发展,人的外表行为或情感表现与其内心的动机欲望完全相反,用精神分析的术语表达叫反向形成或反向作用、反向行为、矫枉过正,是心理防御机制之一。其心理基础是由于内心汹涌澎湃的感情或冲动难以被他人所接受,为了抑制它而形成与其相反的感情或行为。
网友评论
我们都不是天生会做父母,原生家庭所缺的,要靠自己补上。而一旦能够走过来,会发现自己特别强大。
比如,具有焦虑气质的妈妈,焦虑情绪会不自觉传染给孩子,焦虑本身就是对未来的担心和恐惧,于是,在孩子心里,世界便是危险的,未来是让人担心的;
焦虑会让妈妈情绪不稳定,孩子常会今天因这件小事惹妈妈不高兴,明天因那件小事惹妈妈发火,孩子也吃不准妈妈到底什么情况下开心,什么情况下不开心,毫无规律可循,于是,在孩子心里,世界是很难预测和掌控的;
焦虑的妈妈关注的重心往往不在孩子身上,而是深陷在自己的焦虑情绪之中,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母爱的表达;
夫妻之间,一人焦虑常常会导致两人不和,意见分歧甚至大吵大闹,无法给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充满爱的环境。
正如李克富老师说,“安全感的丧失,始自母亲的怀抱,主要取决于母亲的语言和情绪。”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没有人事先征求过他的同意。而在你决定要生下这个宝贝的那一刻,就是做了一个无声的承诺:我会把他养大成人。孩子是带着对妈妈的无限信任和对这个世界的美好渴望来到人世间的。爱,就是我们送给孩子的唯一礼物。妈妈要做的,就是保持情绪稳定,好好给予我们的爱
一个情绪稳定、相信孩子的母亲在家庭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成为一个这样的母亲仅靠来自孩子爸爸的爱远远不够,最为关键的是学会自爱,使自己成为一个内心有力量,相信自己,相信未来的女人。
对于注释里的话,还没有理解,继续努力学习!
一个人人格的核心部分或基本结构,是在人生最初的几年里大体定型的。
爸爸爱妈妈,家这座房子四堵墙牢固,屋顶结实,才能挡风遮雨。
否则,这里一个洞,漏风,那里缺块瓦,漏雨。谁能在里边待着住?
如果爱,请深爱……😊
家庭教育以母亲的喜怒哀乐做基础,身教胜于言传;家庭教育又以母亲语言的表述方式为导向,“孩子跟着话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