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文则自负】
愚蠢的人才是最能将生活活得多姿多彩的人,他们认为一切可以炫耀,认为自己的观点无比正确,甚至喜欢当别人家庭的生活管家,可笑、可叹、可悲啊……
以下是读“张洁”,以及期刊论文个人总结出的生活感言:
寒假参加了很多亲友的婚宴,也当了两次伴娘,体验感不是很好,脑中一直重复播放着“反抗”与“屈服”的矛盾交响曲,以前很抵触关于男女两性的文学及其评论,抵触的缘由也是因为自我感觉良好的“两性平等”,现实生活中理想信念曾崩塌过很多次,但依旧为自己的“乌托邦”找寻借口,甚至以年龄小阅历少等毫无逻辑的理论作为借口。
张洁前期塑造的关于真爱理想的美好我有着强烈的共鸣,突然觉得可惜没有在十五六岁的年纪看《爱,是不能忘记的》,和张洁的经历有相似之处,我们的童年都有父爱的缺失,不一样的是,我的父爱的缺失是凌驾在精神层面的。由于父爱的缺失,她对父亲这样的形象始终有一种幻想,渴望能找到“一个能够疼我,又是丈夫、又是兄长、又是朋友、又是父亲般的人物。”人越是缺少什么,就越是需要什么,在张洁幼小心灵深处,始终有一个角落在期待着父亲。
“童年经验能够引起作家强烈的创作欲望,因为通过创作,他的欲望得到一定程度的精神补偿,并带来愉悦感。”这一点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但我和张洁不一样,她会为自己臆想出一个正直睿智、慈祥和善、有能力、有才干、有教养又无私疼爱着自己的父亲,而我在写作的过程中,父亲这个角色永远是缺失的,我不知道该怎么塑造这样的父亲形象,更是恐惧害怕这种突然降临的“父爱”。
初中时期,我曾经很明确地告诉同桌,我以后应该会找一个比我大十五岁的男人当丈夫,当时的我十五岁,对于三十岁的男人还没有概念,因为我潜意识认为“老男人”能给予更多地温暖和体贴。这里又要明确提出一个概念,就是女性的“自我雄性化”。青春期的时候是最为敏感和自卑的,当时的女性身体有了明显的发育和生长,很多小女生会因为自己胸前的突起和“月经”到访感到自卑和羞愧,没有经历过正确的“性教育”更是让这些羞愧不断放大。
正处青春期时的我性格比较懦弱,身材纤瘦,讲话文文弱弱,很多男生调侃说我“娘”,当时除了脸红羞愧以及默默哭泣别无他法,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开始树立自我的“女性”形象,反倒是听到了一些类似于描写女性的词汇,会格外感到敏感和自卑。听不得“温柔”“淑女”“贤惠”等这些形容女性柔美的词眼,现在想来确实蛮可怜的,身边的长辈亦是没人教导“我”如何以女性的视野看待自身,很多的女生都以“雄性”的视野看待自己,包括我自己。
但其实,“雄性化没有让女性意识独立和自由,相反女性思想解放的道路再一次误入歧途,使女性陷入性别困境,价值取向与男权趋近,失去女性本真原始的身份。这种否定女性身份性别虽是以反性别歧视为出发点,但依照男性主导模式标榜女性,这在某种意义上是对男权话语性的认可。”张洁潜意识默认男性的价值标准,雄化了的女人同时失去的还有她们的身份和性别,在现实境遇下等待她们的将是更加残酷的考验。
让我感触颇深的就是张洁笔下表现出的一种女性“宿命论”的概念,所谓的宿命论就是指人从出生命里就已经注定的结局,是一种消极的命运观。张洁小说中的女性试图在与现实世界的人、事、物抗争中找到真正的自我,生活的苦在女性寻找自我的路上设下重重关卡。女性在自我救赎的路上艰难前行,前途的迷茫和现实的阻碍把女性推向了宿命论的深渊,把问题的根源推到命运这难以把控的境地中去。宿命论对女性在寻找自我、建构女性话语堡垒的失落中有所安慰,但这某种意义上削减了女性自我肯定的力量,使得女性自我身份确认上更加艰难。
张洁的《无字》以女作家吴为的人生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她及其家族几代女性的婚姻故事,描摹了社会大动荡、大变革中各色人等的与世浮沉、坎坷人生……我的家族中的年长女性喜欢读书的很少,她们大多都有着这样的“宿命论”,认为女人天职是“相夫教子”,“勤俭持家”,我很讨厌我的母亲说我“节俭”“贤惠”“会过日子”等这种带有已婚女性“优良品质”的词汇,我“节俭”是因为自己动手赚过钱,知道金钱来之不易,不可随意挥霍,但不代表我不舍得给自己花钱,我“贤惠”是因为有强迫症,不喜欢看到房间脏乱,“会过日子”又是因为我知道要学会废物循环,绿色生活,因为我热爱生活。
这种在我眼里自己的优良品质,到变成了已婚妇女长辈眼里的“贤妻良母”的筹码,太可怕了。我家里一直都是母亲做饭,父亲很少做饭,尽管他以前开过饭馆厨艺了得,母亲甚至让我多学做饭,不然以后到婆家不做饭会被骂不贤惠。这无疑不激起了我心中的怒火,在我眼里,她可以说为了我以后能更好地照顾自己做饭,也可以说担心我以后没有钱为了生计做饭,就是不可以说为了照顾丈夫,为了到婆家不被看不起做饭。我无法理解她们这代女性自我pua的一番理论,她们也无法理解我的话,权当是“不懂事”“还未长大成熟”的言论。
这种宿命论,不知是哪一代人,是年长男性或者年长女性对女性的“宿命性的精神打压”,太可悲了,当代社会这种精神毒药依然遍布,我想,传统的“到了一定年龄结婚生子”的想法,不能这样草率地决定,每个年龄段的人都要经过正确的教育洗礼,不然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的不是血缘,而是恶俗带来的苦难和痛苦。母亲跟着父亲受了很多苦和委屈,但她依旧意识不到“错误婚姻”的悲哀,依旧认为,只有婚姻是我最后的归宿,并且把“不婚”、“晚婚”视为丢脸和不孝。
不知从何时起,我不想在她们面前伪装成性格开朗、积极向上的乖乖女形象了,我保持沉默,不会再与他们袒露心扉,我愤恨一切为了短暂的快乐,不经过深思熟虑“草率生子”的一切男女,更愤恨为了传宗接代不顾自己灵魂擅自结合的男女,即将二十一岁的我,内心却有着无比复杂的情绪,我愤恨,同情,深感无奈,似乎只能看到自己最敬爱的长辈将自己推入恶俗的深渊。
张洁后期的那种平静宗教思想是我现在的精神状态,我见到了太多靠金钱、地位、性爱维持的婚姻了,很多男女自己都活不明白,却轻易地放纵结合,过后又毫无愧疚之心地出轨、暧昧、寻找新鲜感。我觉得无比恶心,甚至无法想象我跟一个不爱的人结合,生子,我该怎么面对我的孩子,该怎么用牺牲了“自我”的爱给他母爱?和张洁的思想一样,我依旧觉得“爱”在婚姻中占据很大成分,我会一直等,如果可以的话,即使年过半百,我依然坚守着自己对“婚姻”“爱情”的忠贞,我觉得自己高尚而伟大,但如果依旧因为亲缘逼迫上了绞刑架,我想我愿意担上不孝的罪名,离开这个污浊的地方,没有任何人是有资格给“别人的人生”做定义的,哪怕是最伟大的先人,不知道日后是否还会有对策,如今只想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或许三十岁时,我会有新的方法。
女性视角看女性现在我可以坦然地对曾经那些恶言相向的男生说,我是女生,我怎么不能娘了,女性的美各种各样,你没资格对我的女性柔美指手画脚。相反,你这样的行为,确实是让人觉得你个人素质欠佳,多读书吧,少年。
没有爱就自我依附我曾经把“父爱”看得太过重要,觉得自己缺少了这些就是不完整的孩子,但其实并不是,没有人定义你收获的爱是哪几种,必须父爱、母爱都完整才能当一个正常的小孩。其实能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然后自给自足才是最大的保障,不要依赖于任何人。
很怕女性对女性的打压一直很怕同性之间的内卷打压,看了觉得可悲又尴尬,不知所措,我想无论男女老少都多读些书吧,看看那些正确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别再胡乱听老年人前辈的说的“不正当言论了”读书识字,比数学物理化学这些东西简单太多了,比做饭也简单太多了,千万别觉得“读书改变命运”是金钱和地位上的,不然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收获了什么,并到老还会蹦出一句“读书无用”的谬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