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大学生活我的大学
莫让“应试”思维毁了你自己

莫让“应试”思维毁了你自己

作者: 渴望特立独行的猪 | 来源:发表于2018-01-22 13:24 被阅读0次

    班上的气氛再次陷入尴尬之中,

    精读老师怒气冲冲的站在讲台上,

    声嘶力竭的朝着默不作声的我们吼道:

    “怎么回事啊,你们?你们是来给谁学习的呀?”

    坐在台下的我们依旧面不改色的抄着黑板上的笔记,

    回答她的只有一片死寂。

    这样的场景在我们班上已经不知道重复上演过多少次了,

    我们的精读老师每节课前都会精心准备好PPT,

    并希望她所做的一切都对提升我们的英语有所帮助……

    可是她最令她想不到的是,

    我们并不买她的帐。

    我们在英语课堂上并不热衷于用英语交流,

    我们也并不关心她给我们带来的有趣的英语故事和英语国家文化,

    我们只关心哪些单词和句子是重点,

    我们从来不配合老师的讲课,

    虽然我们学的是一门语言,

    但我们却连嘴皮都懒得动一动。

    每堂课从头至尾我们都只重复同一个动作,

    那就是疯狂的复制黑板上的笔记,

    生怕错过黑板上的每一个单词、每一个细节。

    事实上,大多数学生心里都清楚,

    这些笔记有很大一部分在被抄完后他们看都懒得再看一眼,

    但他们却依旧乐此不疲地复制着黑板上的内容,

    仿佛这才是“真正”的英语课堂该做的事。

    “我并不热衷于她(老师)提供给我们的与考试无关的东西,

    我只关心考试考的内容,这将决定我的考试分数和以后的就业问题。”同学A说道。

    “我觉得课堂上的英语交流一点用处都没有,

    我很难理解老师为什么每节课要拿出那么长的时间来干这个,

    我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有这时间不如让我们背背单词。”

    同学B发言。

    “我完全不能适应不划重点的课堂,

    这让我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去学习,

    我希望大学老师能像高中老师一样,

    把所有要考的知识点都罗列出来,

    我只需记住它们就好了。”同学C反映。

    “在我心里英语课堂就应该是老师不停的给我们补充知识点,

    而我们只需要安静的坐在那里,把老师的笔记抄下来……

    但现在不一样了,我们要学着在课堂上思考,我讨厌动脑子……”

    同学D如是说。

    “只关注考试内容”,

    “学习需要划重点”,

    “学习却不动脑”,

    “凡事等着老师做”,

    “……”

    这些行为,是典型的“应试思维”的产物。

    而“应试思维”则是“应试教育”的产物。

    从小到大一直身处“应试教育”中的我们,

    在不知不觉中早已被“应试思维”洗脑,

    所以当我们突然离开了那种环境时,

    我们会感到莫名的不适和空虚,

    甚至会渴望重新回到那个曾被我们痛恨的环境中去。

    我们忘记了“填鸭式”教育带给我们的伤痛,

    我们习惯了凡事依赖他人,

    也习惯了不动脑的学习。

    我们曾为离开了应试教育的大环境而庆幸,

    但我们却不知道,应试思维早已在我们脑海中扎根。

    “应试思维”是思维领域的刽子手,

    它残忍的杀害了人们的其他思维,

    并企图控制人们的行为。

    在“应试思维”的控制下,

    人们的思维慢慢僵化。

    渐渐的,

    我们难以再客观的去评价事物,

    我们难以再清楚的辨别是非对错,

    也难以再正确的树立自己的人生观念。

    “应试思维”是种单一思维,是种机械思维,

    它很难让我们在面对繁多的事务时做出最正确的判断。

    比如判断学生的优劣只看成绩,

    判断一份工作的好坏只看工资,

    判断一所房子的好歹只看房价……

    因为应试思维的存在,

    人们忽视了事物本身的意义,

    只将目光放在了那些蝇头小利上。

    2013.4.11,一起“复旦大学投毒案”引起了众人的广泛关注。

    受害人黄洋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硕士研究生,

    而犯罪嫌疑人林浩森则是受害者的室友。

    作为名校复旦大学的高材生,

    犯罪嫌疑人林浩森对室友痛下杀手,

    残忍的将致命物N-二甲基亚硝胺投到宿舍的饮水机里,

    并导致室友黄洋因此丧命,

    这件事令社会各界人士皆气愤不已。

    然而更令人愤怒的是,

    犯罪嫌疑人的杀人动机只是因为与受害者黄洋相处不合!

    在中国,“名校高材生”是“智慧”的代名词,

    但“智慧”如林森浩,

    只是因为“小不忍”而“乱了大谋”。

    这是林林浩的悲哀,也是应试教育的悲哀!

    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人们只关心学生的分数、名次,

    却独独忽视了最应该受到重视的道德品质。

    学生是社会未来的顶梁柱

    在我看来,

    拥有良好的道德素养比什么都强!

    然而应试教育却很少谈及这一方面。

    应试教育的本质是“反教育”,

    它采取了一系列的不正当的方式激励学生学习,

    表面上学生们在它的影响下争先恐后的学习,

    实际上学生们早就因此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有多少好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变得不思进取?

    变得只顾贪图享乐、游戏人间?

    有太多太多的家长和老师将孩子们的变化归罪于大学,

    殊不知,真正的罪魁祸首是应试教育和应试思维,

    好学生变“坏”的种子早就在他们步入大学前就种下了。

    应试教育和应试思维一度抑制我们的玩乐意识,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好好学习,不准玩乐”,

    殊不知,这种“抑制”是不科学的,

    当我们离开应试教育的环境时,

    那种“抑制”的反作用力便会迸发出来。

    吉大前卫校区北门的“学苑”网络,

    77号座位里4年多来一直蜷缩着一个头发长长的男生,

    这里是他的“家”,

    宽大的座椅是他的“床”。

    2008年9月开始,他就在网吧里生活,

    一直到2013年,4年半的时间,

    他除了吃饭、睡觉、打游戏,

    似乎没有其他生活。

    他叫靳爱兵,2004年以647分的优异成绩考入吉林大学计算机专业,却因为打游戏没有拿到毕业证,

    又无法给父母解释的他,选择了这样逃避。

    靳爱兵,985、211高校出身,

    他本来有美好的前程,

    却因为沉迷于游戏而毁了自己,

    他这是典型的没有自制力的表现。

    在我们步入大学之前,

    老师每天不厌其烦的督促我们学习,

    这时候的我们并不太需要自制力,

    我们只需要听话就好。

    但自从我们踏入大学乃至社会时,

    自制力对我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但我们却错过了培养自制力的最佳时期。

    大学之前,应试教育和应试思维相互勾结、狼狈为奸,

    它们的近乎天衣无缝的配合使得大多数人发现不了它们的弊端,

    但一旦学生们步入大学,缺少了应试教育的环境,

    它们的弊端和不足便显现出来了:

    学生们的思维早已僵化,

    我们难以适应讲求“主动学习”、“自我学习”的大学生活。

    没有了来自老师、学校的压迫,

    我们失去了学习的目标和生活的方向,

    没日没夜打游戏、追剧、睡觉、网购……

    我们陷入了堕落消沉的漩涡之中,

    这时候就会有人站出来说:

    “看吧,还是应试教育好!”

    应试教育是为了“应对考试”而产生的教育,

    它在我们的人生中仅占很小的一部分,

    但是应试思维却不一样,

    它的影响足以改变我们一生。

    学生时代我们为了应对考试而学习,

    工作之后我们为了应对上司而工作,

    成年之后我们为了应对父母亲戚而结婚,

    后来我们又为了应对孩子而做一些自己并不喜欢的事。

    这样的生活一切都是为了“应对”,

    但它对我们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可言呢?

    不管我们怎么美化它,

    应试思维终究是一种强迫性思维,

    无论我们是否承认,

    应试思维在某种意义上很难为我们带来快乐。

    毫不夸张的说,如果不加以控制,

    应试思维迟早会毁了一个人的人生。

    身处在盛行应试教育的中国,

    我们难以去控制国家的教育体制,

    但我们可以去控制自己的内心,

    不要总因为应对而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

    学会利用正确的思维思考,

    莫让应试思维毁了你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莫让“应试”思维毁了你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kyl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