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检查而非检测‖《建议》15

检查而非检测‖《建议》15

作者: 顿悟而立且行且珍惜 | 来源:发表于2024-03-12 08:20 被阅读0次
定期抽查,每隔一段时间收几个学生的作业本进行检查,只有检测作业才需要全部检查。

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在第15节《怎样检查孩子的练习本》最后所谈到的一点。

我恍然明白了,检查≠检测!

而平日里有太多太多一线的、敬业的老师们,除了认真备课,用心上课之外,都在倾尽全力的批改一本又一本、一叠又一叠的作业本,要么是主动投入,要么是被动卷入。

我相信,没有一个老师会把这每天都需要的投入若干个小时的劳动当做一件快乐的事,而且会一次次的吐槽:该死的改作业几乎吞没了我所有的空闲时间!关键是改这样的作业,会遇见大量重复的错误,会遇到自己多次强调过的孩子们却“外甥打灯笼——照旧(舅)”的错误。所以,成就感一路走低,觉得投入那么多的时间,产出去极为低效,觉得单调乏味,觉得没有创造性。

这是不争的事实。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其根源和应对方案。

1.错误的原因

①,缺乏对语言高度敏感的氛围和素养

这是比较高大上的说法,转换一下就是。说出口(写出来)就觉得不对劲,似乎疙瘩疙瘩的。其实就是对语感的敏锐体察。

②能力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协调

脑袋里面塞了许多没来得及消化的、没有省悟的知识,正确、正常掌握知识过程中该提炼出来的能力却没有习得。

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高分低能”。

2.怎么办

带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旅行。

这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几乎所有著作中被不断的提到。

比如如何培养孩子们的语感,让他们对语言有敏锐的洞察力,说出一句话,只需过耳,就觉得某些地方不协调?那就把孩子们领到大自然中去聆听花开的声音,观察小鸟飞翔的动作,看天上云卷云舒的动态,及时把对应的词汇(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教给孩子们,让词汇语真实的世界恰当的连接起来。

这就叫知识从自然界、从生活中来。

比如要把孩子引入到书本、思考、活动的三位一体中——从书本和思考引导的活动,再有活动引导的思维和词

朱熹在《观书有感》中有一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活水”之“活”如何体现?就是活动,就是劳动,就是亲自参与。

把活动转变为学生自己的思想,让思想通过词来表达出来——让活动变成思考与判断的对象。这样词就跟自己的所做、所见、所察、所想等紧密联系起来。

词就能够运转起来从耳朵听进去(输入),经由大脑一番消化、吸收后,再通过嘴巴和手中的笔说出来、写出来(输出)。

我们学英语时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哑巴英语”——说的少写的少听得多。

其实所有的学习都该避开这样的弊端。

到底如何高效的检查练习本,苏霍姆林斯基给出了3点建议,包括学生和老师双管齐下。

1.把易错点抄录出来,加以识记。

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整理错题本(集)。

2.做作业之前先仔细准备,预防错误。

这就是事先预判。

3.定期抽查,而不是全面检查。

这就是以少带多,抽样检查。

高手就是高手,能帮助我们从繁琐的事务中。抽身而出,节约出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更需要的领域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检查而非检测‖《建议》1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kyv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