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跟老爸聊天,老爸跟我讲了三个故事,是关于做生意的。
说之前老家镇上有个王老三,做生意在别人看来是像模像样,因为摆出的架式很大很像那么回事。看上去能挣大钱的样子。比如他第一个生意做的是捞水虫,这种水虫据说是日本专门到咱们这边来收购的,一斤很贵的价钱。王老三就买来三条铁船,又雇了几个工人,专门划船到湖里捞这种水虫,又买来烘干机对捞出来的水虫进行烘干,然后才交给收购方。没想到刚干了没几天,基本上这条湖里的水虫就被捞光了。打捞队也解散了,一算账赔了两万多。
第二个生意,王老三做的是生产酱油。先是买了六间破平房做厂房,在一番修缮装修花了四五万元之后,酱油厂终于开工了。买了不少器具家什,顾了八个工人。在勉强维持了半年之后,最终还是倒闭散伙了。原因是做出来的酱油质量很一般,销路也很差,入不敷出,最后账上一查亏损近十万。
看来王老三做生意弓拉得很满,生意还没怎么样,摊子就铺的很大,又计划不周,经营不善,没有做到稳扎稳打,总想着一步到位,一口吃个胖子。理想虽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赔,是必然的。
老爸随后又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说有一个老伙计叫老周,他人很穷,当初独身一人闯关东。除了身上一件棉袄,还有一件旧大衣。眼看着吃不上喝不上,食不果腹,连个活计也找不到。但老周会做豆腐,他就把自己唯一的这件儿棉大衣当了。买了5斤黄豆,租了个小石磨,就开始了小豆腐坊的生意。
5斤黄豆的豆腐卖了,他又买了8斤黄豆,做成的豆腐卖了,他又买了12斤的黄豆。就这样第一年到年底,他就买了一个大一点的石磨,一算还挣了十几块大洋。第二年年底他就开了个大一点的豆腐坊,还雇了两个伙计。等到第四年年底的时候,他就开了三家这样大的豆腐房坊。最后还开了酒坊和绸缎庄,成了远近闻名的富商。看来老周的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和经营有方,应该是他成功的秘诀。
当然做生意绝不否认个人的机遇和运气问题。但心浮气躁,经营不善,不能循序渐进,步步为营,总想一步到位,是经商很忌讳的问题。当下兴起的摆摊热下的人们,是不是也应该学习下老周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