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读书||“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作者: 在时光里轻熟 | 来源:发表于2022-04-17 19:27 被阅读0次

    《季羡林读书与做人》

    作者:季羡林

    豆瓣:8.0

    季羡林先生给自己做的序起的名字就是“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所以在先生眼中读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做人亦然。先生将本书分为读书和做人两个部分,那就一起来看看先生关于读书与做人都做了哪些事情吧。

    读书

    先生小学中学时期,成绩属于上中水平;但转入山东大学附设高中后,成绩已是甲等第一名,后来的三年也一直保持着这个名次,成了“六连贯”。再后来先生考上了清华。在旁人的眼中未来应该是前途一片光明,但先生只是想“抢到一只饭碗,无灾无难,平平庸庸地度过一生而已。”

    现在都说大学生毕业即失业,找工作太难了,一直以为就业寒潮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事情。没想到1934年,清华毕业的大学生找工作也会碰钉子。

    书中还提到学习英语和其他语言的方法,就是“把学生扔到游泳池里,只要淹不死,就学会了。”老师教相关的知识,让学生去看相关的书籍,自己去查字典。

    其实只要是学习,就不能偷懒,不然什么也学不好。学习,可以有“捷径”,但不能懒惰。“懒人是学不好任何外语的,连本国语也不会学好。”

    书中有提到先生在德国的十年,他在哥廷根小城,因为没有什么“消遣的地方”,所以他就只看书,这十年是先生的学术研究的发韧期。因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先生的生活条件每况愈下,甚至朝不保夕,这样持续了六七年的时间。但先生却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写论文,参加口试,获得学位。

    反观我们现在的条件还算不错,不会为了生计而烦恼,却被花花世界迷了双眼,刷手机看电视,很多人已经不能阅读大段的文字了。现在疫情爆发,也许是给我们一个停下来思考的时间,不如多看书多学习多去沉淀自己。

    书中有一节是1996年写的,说是西方世界至今都不了解中国,还以为中国人缠小脚留辫子,抽大烟养小老婆。但很多国人盲目追随西方,而不认可自己的文化。

    鲁迅先生主张“拿来主义”,因为“师夷长技以制夷”,但也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不分好坏一起“拿来”。

    而且我们也提倡“送去主义”。 不要责怪西方不了解中国文化,因为我们自己可能就不了解,或者说对中国文化也是一知半解。所以要去了解,就要学习,就要多读书。

    当我们了解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我们也就知道我们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民族,要有对自己国家文化的自信,不是只有西方的月亮才“圆”。中国文化源远流长,那是别人永远都偷不走的瑰宝。

    做人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得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

    而现在就是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出现了问题,随着产业革命的进步,科技飞速发展,我们是享受到了生活上的便利和福利。但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比如空气污染,海河污染,生态平衡破坏,动植物灭绝,新疾病产生,等等。

    之前看一些灾难片,觉得一切离我们还是很遥远的。但随着疫情的全面爆发,已经明显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疫情已经三年了,但没人知道什么时候能结束、。不管新冠病毒是人为还是天灾,我们都要去保护环境,因为我们也不知道大自然下一次的惩罚是什么。

    先生认为:天资+勤奋+机遇=成功。确实成功真的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先生在书中提到自己少无大志,没想过做学者。他却从上中水平到“六连贯”,到考入清华,再到出国留学,最后成为北大教授,还担任研究所所长。这一步步走来肯定是离不开机遇、天赋和勤奋。

    先生中学时放学后参加了古文学习班,晚上还要去英语社学英文,一直到晚上十点才回家,持续了八年。而这八年的努力为了他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自己如果能坚持努力,在学生时代夯实基础,现在也许会好很多吧。学生时代回不去了,那就现在努力吧,不让以后的自己后悔。

    天资是天生的机遇是缘分的,都是没办法强求的,但勤奋却是可以后天努力的。

    努力了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就一定会失败。机遇也是非常重要的,不管你天资再聪颖,有多么勤奋,没有机遇也一样会失败。如果自身实力不够,再多再好的机遇也接不住。那就还是要一点点的去夯实自己,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lble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