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秋说了反刍阅读就如牛吃草。牛有四个胃,食物都吃四遍。我们在精读时,也应该如此。第一遍读全文解大意;第二遍从视、听、味、嗅、触重新去品读;第三遍梳理作者写作思路;第四遍写上自己的心得感受。
其实听墨秋植入反刍阅读这个概念也好久了。但每次都贪多,觉得匆匆读完的一本又一本才能让心里有读书的满足感。还有就是习惯了之前的读书风格。殊不知,读书是需要精读的,而反刍阅读则是最好的方式。
看了五年级小朋友写的小文,自叹不如,竟然不敢写了。是真有这样的感觉,觉得自己的笔太拙,不好意思分享。于是终于有了看经典,反刍阅读写作的动力。也终于意识到读书写作就应该是这样。先仔细看大师的习作,然后去学习,再次是写作,最后是熟练发挥自己的风格。这样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写作输出。
今早翻看老大二年级的语文课本,才发现他们语文老师在课上讲习的这种模式也正是反刍学习的理念。只见书里圈圈点点一片,不会写的生字查字典、组词,好的词句用各种符号标注。有些课文还需要反复阅读和背诵。如果用这样的方式来践行,一篇文章肯定能吃透。
于是我打算从今天开始坚持反刍阅读写作,学习大师的文字,把基本功打扎实。每天写一篇学习笔记,哪怕是一小段、一小篇,虽如蜗牛一样慢爬行,但肯定能不断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