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之本

《论语》之本

作者: 归去来兮ZYQ | 来源:发表于2022-02-15 22:53 被阅读0次

我们时常讲解决问题要找到问题的根源,理清事情的本质,然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里说的是做事。而做人我们最基本的要求是不能“忘本”。这里的“本质”和“根本”、“忘本”都离不开一个字“本”。但“本”到底是什么,看着这个字我们是“一看就了然”,仿佛什么都知道,但真道要我们讲出个“子曰诗云”时,就是出口就“茫然”。

关于“本 ”,从《论语》里面来说,孔子直接回答过与本有关的事就是“林放问礼之本”。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就是春秋末鲁国人林放,这个人是殷代忠臣比干的后裔,一生致力于礼的研究,但是就礼是什么,他也没有搞明白,于是就向孔子询问礼的本质是什么。孔子怎么回答呢?他说,这个问题很重大,这个问题问得好(所以,我们讲学问,学问,只有学过后能够真真切切提出问题,并且有致力于解决问题过程,才能成为让知识成为自己的一部分,才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就一般礼仪来说,与其铺张浪费,宁可朴素节俭(所以我们常说礼节,礼是用来节制铺张浪费),就丧礼来说,与其强忍悲痛而和颜悦色,宁可大放悲声(注此处“易”为和颜悦色,采纳杨逢彬先生《论语新注新译》中解释)。

什么是礼之本,孔子没有直言,而是据了两个具体事例,就其本质进行了说明。

《论语》中,孔子的弟子有子说过“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里的本同林放问得礼之本对照起来理解,理解了礼的本质,实现礼的方式、途径就有若干条。

我们讲本除了上面的根本、本质等外,要理解本,还要从对立面去讲,就是我们常说的“本末”,本对应的是末,知道了什么是“末”,对于我们知道本也是有很大的益处。

《论语》里面还记载了另外一个事情: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就是子游评价子夏的学生,说他们做做打扫,对答客人,迎来送往,那是可以的,但那些都是细枝末节的事,那些事没有体现事情的本质。

子夏听说后,说言游这个话不对,君子的学术(君子之道),那个先,那个后,用草木来打比方,是要区分清楚的。能够知道事情的开始结果,大概只有圣人了吧。

这里讲有始有终,同洒扫应对的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这个才是事物的本质,大学讲“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一个意思。

是为记

相关文章

  • 《论语》之本

    我们时常讲解决问题要找到问题的根源,理清事情的本质,然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里说的是做事。而做人我们最基本的要...

  • 从论语中寻找自我

    【书籍】论语 【标题】从论语中寻找自我 001 人无信不立 信,言出必行,无论古今,都是立身之本。说过的话就一定要...

  • 读《论语》有感

    《论语》乃修身阳性,人生之道,必读之本。寒假,潜读了《论语》,使我受益匪浅!分享几个经典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

  • 脾气不好,脾能好?

    脾气,发脾气伤的是脾气,脾气不好,脾能好?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足以看出这个脾的重要性 《论语》学而篇...

  • 【论语导读】1.2 孝悌为仁之本

    【论语导读】1.2 孝悌为仁之本 在《论语》学而第一篇第二章,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

  • 读《论语》•孝弟为仁之本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

  • 最近在读《论语》,出现最多的字就是“仁”。譬如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国学200问】181~185

    已收藏至文集:语文学习 181. 《论语》中认为"为仁之本"的是:(B) A、忠义 B、孝悌 182. "七月流火...

  • 2022论语分享第229篇:礼的根本是有心

    【论语原文】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3.4) 【释义】 如果我...

  • 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继续学习《论语·八佾》 原文: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子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之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lcrl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