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论语》,出现最多的字就是“仁”。譬如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可谓举不胜举。那么到底什么是“仁”?
中国古代“仁”字是这样写的:人字旁加个二,为什么不加个“一”呢?“二人”是两个人,就是人与人之间,有我就有你,有你我就有他。有你、我、他,就有社会。一个人没有问题,有两个人就发生了怎样相处、怎样相爱、怎样互助的问题,仁就是用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事。这个“仁”字,从人,从二,换句话说就是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就叫做“仁”。也就是说,“仁”是人们互相交往相处过程中的一种态度。
孔子说“仁者爱人”,仁的第一意义是爱,爱父母,爱兄弟姊妹,爱朋友,爱所有人。指向他人。后来韩愈就认为仁的意思是博爱。因为爱所以忠,讲信用;因为爱所以恕,能原谅人,不抱怨别人,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所以“巧言令色,鲜矣仁”,那些说逢迎讨好的话有谄媚的神态的人,是很少发自内心的爱人。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抑制自己,使言语和行动都走到礼上来,就是仁。一旦做到了这些,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有仁德。实行仁德要靠自己,难道是靠别人吗?”仁的第二个意思就是要克制自己。这是指向自己,仁的实践是从约束自己开始。爱人才能“克己复礼”,约束自己,遵守礼制,能够慎独。
对他人要爱,对自己要克制,这是仁的两个含义。仁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实践。态度就是对人要友善,理念就是做人要追求仁义,实践就是从约束自己开始。仁是一个人内心修养的真功夫,是实实在在的境界,要下苦工夫长期修炼,要耐得住寂寞。古今成大事者,无不具有“仁”的真功夫,他们都能够很好地克制自己的欲望,升华德行,追求大道,探索技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现代社会,自我膨胀,对自己爱的太多,缺少了克制,对他人就少了些爱,多了些指责抱怨。重读论语,感悟颇深,如果每个人克制自己的欲望,律己严格,对他人心怀博爱,宽以待人,大家和谐相助,相亲相爱,无论家庭、国家、社会都会少些矛盾,多些快乐。
仁者不忧,仁者静,仁者寿。安仁、利仁,择仁而处,里仁而美。心里怀仁,事上求仁,仁义洒遍世间,博爱充满人生。重读《论语》,携仁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