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epoll 学习总结

epoll 学习总结

作者: 陈星空 | 来源:发表于2020-03-31 12:56 被阅读0次

    设想一个场景:有100万用户同时与一个进程保持着TCP连接,而每一时刻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TCP连接是活跃的(接收TCP包),也就是说在每一时刻进程只需要处理这100万连接中的一小部分连接。那么,如何才能高效的处理这种场景呢?进程是否在每次询问操作系统收集有事件发生的TCP连接时,把这100万个连接告诉操作系统,然后由操作系统找出其中有事件发生的几百个连接呢?实际上,在Linux2.4版本以前,那时的select或者poll事件驱动方式是这样做的。

    这里有个非常明显的问题,即在某一时刻,进程收集有事件的连接时,其实这100万连接中的大部分都是没有事件发生的。因此如果每次收集事件时,都把100万连接的套接字传给操作系统(这首先是用户态内存到内核态内存的大量复制),而由操作系统内核寻找这些连接上有没有未处理的事件,将会是巨大的资源浪费,然后select和poll就是这样做的,因此它们最多只能处理几千个并发连接。而epoll不这样做,它在Linux内核中申请了一个简易的文件系统,把原先的一个select或poll调用分成了3部分:

    int epoll_create(int size);  
    int epoll_ctl(int epfd, int op, int fd, struct epoll_event *event);  
    int epoll_wait(int epfd, struct epoll_event *events,int maxevents, int timeout);  
    

    1)调用epoll_create建立一个epoll对象(在epoll文件系统中给这个句柄分配资源);
    2)调用epoll_ctl向epoll对象中添加这100万个连接的套接字;
    3)调用epoll_wait收集发生事件的连接。

    这样只需要在进程启动时建立1个epoll对象,并在需要的时候向它添加或删除连接就可以了,因此,在实际收集事件时,epoll_wait的效率就会非常高,因为调用epoll_wait时并没有向它传递这100万个连接,内核也不需要去遍历全部的连接。

    我们在调用epoll_create时,内核除了帮我们在epoll文件系统里建了个file结点,在内核cache里建了个红黑树用于存储以后epoll_ctl传来的socket外,还会再建立一个rdllist双向链表,用于存储准备就绪的事件,当epoll_wait调用时,仅仅观察这个rdllist双向链表里有没有数据即可。有数据就返回,没有数据就sleep,等到timeout时间到后即使链表没数据也返回。所以,epoll_wait非常高效。

    每一个epoll对象都有一个独立的eventpoll结构体,用于存放通过epoll_ctl方法向epoll对象中添加进来的事件。这些事件都会挂载在红黑树中,如此,重复添加的事件就可以通过红黑树而高效的识别出来(红黑树的插入时间效率是lgn,其中n为树的高度)。

    struct eventpoll
    {    
    ....   
         /*红黑树的根节点,这颗树中存储着所有添加到epoll中的需要监控的事件*/    
        struct rb_root  rbr;    
        /*双链表中则存放着将要通过epoll_wait返回给用户的满足条件的事件*/    
        struct list_head rdlist;   
     ....
    };
    

    而所有添加到epoll中的事件都会与设备(网卡)驱动程序建立回调关系,也就是说,当相应的事件发生时会调用这个回调方法。这个回调方法在内核中叫ep_poll_callback,它会将发生的事件添加到rdlist双链表中。

    在epoll中,对于每一个事件,都会建立一个epitem结构体,如下所示:

    struct epitem
    {    
        struct rb_node  rbn;//红黑树节点    
        struct list_head    rdllink;//双向链表节点    
        struct epoll_filefd  ffd;  //事件句柄信息    
        struct eventpoll *ep;    //指向其所属的eventpoll对象    
        struct epoll_event event; //期待发生的事件类型
    }
    

    当调用epoll_wait检查是否有事件发生时,只需要检查eventpoll对象中的rdlist双链表中是否有epitem元素即可。如果rdlist不为空,则把发生的事件复制到用户态,同时将事件数量返回给用户。

    epoll数据结构示意图.jpg

    从上面的讲解可知:通过红黑树和双链表数据结构,并结合回调机制,造就了epoll的高效。

    OK,讲解完了Epoll的机理,我们便能很容易掌握epoll的用法了。一句话描述就是:三步曲。

    第一步:epoll_create()系统调用。此调用返回一个句柄,之后所有的使用都依靠这个句柄来标识。

    第二步:epoll_ctl()系统调用。通过此调用向epoll对象中添加、删除、修改感兴趣的事件,返回0标识成功,返回-1表示失败。

    第三部:epoll_wait()系统调用。通过此调用收集收集在epoll监控中已经发生的事件。

    epoll接口

    epoll操作过程需要三个接口,分别如下:

    #include <sys/epoll.h>
    int epoll_create(int size);
    int epoll_ctl(int epfd, int op, int fd, struct epoll_event *event);
    int epoll_wait(int epfd, struct epoll_event * events, int maxevents, int timeout);
    

    (1) int epoll_create(int size);
      创建一个epoll的句柄,size用来告诉内核这个监听的数目一共有多大。这个参数不同于select()中的第一个参数,给出最大监听的fd+1的值。需要注意的是,当创建好epoll句柄后,它就是会占用一个fd值,在linux下如果查看/proc/进程id/fd/,是能够看到这个fd的,所以在使用完epoll后,必须调用close()关闭,否则可能导致fd被耗尽。

    (2)int epoll_ctl(int epfd, int op, int fd, struct epoll_event *event);
      epoll的事件注册函数,它不同与select()是在监听事件时告诉内核要监听什么类型的事件epoll的事件注册函数,它不同与select()是在监听事件时告诉内核要监听什么类型的事件,而是在这里先注册要监听的事件类型。第一个参数是epoll_create()的返回值,第二个参数表示动作,用三个宏来表示:

    EPOLL_CTL_ADD:注册新的fd到epfd中;
    EPOLL_CTL_MOD:修改已经注册的fd的监听事件;
    EPOLL_CTL_DEL:从epfd中删除一个fd;
    第三个参数是需要监听的fd,第四个参数是告诉内核需要监听什么事,struct epoll_event结构如下:

    struct epoll_event {
      __uint32_t events;  /* Epoll events */
      epoll_data_t data;  /* User data variable */
    };
    

    events可以是以下几个宏的集合:
    EPOLLIN :表示对应的文件描述符可以读(包括对端SOCKET正常关闭);
    EPOLLOUT:表示对应的文件描述符可以写;
    EPOLLPRI:表示对应的文件描述符有紧急的数据可读(这里应该表示有带外数据到来);
    EPOLLERR:表示对应的文件描述符发生错误;
    EPOLLHUP:表示对应的文件描述符被挂断;
    EPOLLET: 将EPOLL设为边缘触发(Edge Triggered)模式,这是相对于水平触发(Level Triggered)来说的。
    EPOLLONESHOT:只监听一次事件,当监听完这次事件之后,如果还需要继续监听这个socket的话,需要再次把这个socket加入到EPOLL队列里

    (3)int epoll_wait(int epfd, struct epoll_event * events, int maxevents, int timeout);
      等待事件的产生,类似于select()调用。参数events用来从内核得到事件的集合,maxevents告之内核这个events有多大,这个maxevents的值不能大于创建epoll_create()时的size,参数timeout是超时时间(毫秒,0会立即返回,-1将不确定,也有说法说是永久阻塞)。该函数返回需要处理的事件数目,如返回0表示已超时。

    工作模式
      epoll对文件描述符的操作有两种模式:LT(level trigger)和ET(edge trigger)。LT模式是默认模式,LT模式与ET模式的区别如下:

    LT模式(水平模式):当epoll_wait检测到描述符事件发生并将此事件通知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可以不立即处理该事件。下次调用epoll_wait时,会再次响应应用程序并通知此事件。只要这个文件描述符还有数据可读,每次 epoll_wait都会返回它的事件,提醒用户程序去操作;
    ET模式(边缘模式):当epoll_wait检测到描述符事件发生并将此事件通知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必须立即处理该事件。如果不处理,下次调用epoll_wait时,不会再次响应应用程序并通知此事件。在它检测到有 I/O 事件时,通过 epoll_wait 调用会得到有事件通知的文件描述符,对于每一个被通知的文件描述符,如可读,则必须将该文件描述符一直读到空,让 errno 返回 EAGAIN 为止,否则下次的 epoll_wait 不会返回余下的数据,会丢掉事件。如果ET模式不是非阻塞的,那这个一直读或一直写势必会在最后一次阻塞。

    LT&&ET.png
     ET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epoll事件被重复触发的次数,因此效率要比LT模式高。epoll工作在ET模式的时候,必须使用非阻塞套接口,以避免由于一个文件句柄的阻塞读/阻塞写操作把处理多个文件描述符的任务饿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epoll 学习总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lcw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