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话茶事

作者: 晴溪 | 来源:发表于2016-06-03 23:13 被阅读248次

    《红楼梦》里有很多的茶与茶器,今天浅聊一下它们。

    在红楼梦四十一回有这样一段写道: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了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道:“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到:”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就好了。”贾母众人都笑起来。然后众人都是一色的官窑脱胎填白盖碗。

    看完原文,我们一起来聊一下里面有关茶的器皿、茶叶和水。

    首先看这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小茶盘:雕漆为髹漆工艺之一,更确切地应称为剔漆,是在胎体上层层髹漆,少则几十层多则百层以上,然后在漆上雕刻花纹。其胎以木制居多,漆色有红、黄、绿、酱等。云龙献寿指漆器的花纹,为云纹和龙纹衬托着寿字,呈群星拱月状。应该是以雕漆的方式呈现的花纹。填金指在雕漆及花纹的凹处,用金漆填满。海棠花式指该茶盘的形状,截面似秋海棠花状。这种形状是古代器皿很通用的形状。

    马未都说过,妙玉给贾母用的成窑五彩指的就是成化斗彩,这个因为刘姥姥用过险遭妙玉扔掉的成窑五彩小盖钟,也是价值不菲的绝佳上品。

    “成窑”指明代成化年间烧制瓷器的景德镇官窑。“成窑”瓷器的最大特点是“斗彩”技法的成功运用。这种技法,即在此前有名的“青花瓷”(宣窑)制作过程中,再加以彩绘,使“青花”与“彩绘”产生变化、统一的装饰效果,上下斗合,构成全体,故名“斗彩”。斗彩技法萌发于明代宣德时期,发展于正统时期,成熟于成化时期,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各朝均有烧造,其中以成化斗彩最负盛名。成化斗彩瓷器釉质温润,色彩娇丽,画工精细,造型均为小巧的瓶、罐、盒、盘、碗、杯、碟等,给人以娟秀典雅之美感。由于“成窑”富于秀丽清雅的艺术特色,装饰性强,花纹多图案化,制作精致,故在历代陶瓷制品中价值很高。可见,上面说的“成窑五彩小盖钟”也是一件瓷艺珍品。沈德符《敝帚斋剩语》说:“本朝窑瓷,用白地青花,间装五色,为今古之冠,如宣窑品最贵。近日又重成窑,出宣窑之上。”《博物要览》载:“成窑上品,无过五彩。”

    里面提到贾母不喝的六安茶,也称六安瓜片,它产于安徽六安地区的齐云山等地,是一种外形似瓜子,色泽翠绿,香气清高,味鲜甘美的片形茶。 六安瓜片每年春季采摘,成茶呈瓜子形,因而得名,色翠绿,香清高,味甘鲜,耐冲泡。 因其形若瓜子,又主要产于安徽西部大别山区的六安、金寨、霍山三县,故名“六安瓜片”。

    老君眉,茶名,其成名来自于红楼梦中贾母提到的老君眉,关于这种茶的来源一般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其是湖南洞庭湖君山所产的白毫银针茶,另一种解释认为其是福建武夷山的名丛,而根据最新的研究认为这种茶就是武夷山的名丛,该茶的汤色深色鲜亮,香馥味浓,能消食,解腻的特点符合红楼梦中描述的特征。

    水为茶之母,文中说到旧年蠲的雨水:所谓“蠲浊扬清”,蠲在此处用作净化的意思。雨水烹茶,古已有之。北宋苏东坡在《论雨井水》一文中说:“时雨降,多置器广庭中,所得甘滑不可名,以泼茶煮药,皆美而有益”。

    众人用的官窑脱胎填白盖碗:脱胎是一种薄胎细白瓷的制作工艺。这种瓷器的胎体薄到几乎看不到的程度,似乎脱去胎体,仅剩釉层。明代永乐时期景德镇窑烧制的白瓷中出现了半脱胎状,成化时期有了新的发展,达到了脱胎的效果。白瓷脱胎、从配方、拉坯、旋坯、修坯、施釉到装窑烧成,工艺要求极严。旋坯最为艰难、紧要、关键时刻,少一刀则嫌过厚,多一刀则坯破器废。永乐填白是“甜白釉”烧造中的一种工艺,以前发现的永乐甜白,无论厚胎、薄胎、半脱胎都没有填白工艺留下的特征,因而给世人留下悬念和误区。填白是一种工艺,跟颜色无关。

    填白瓷是在烧好的瓷器上描摹沥粉,堆垛图形,然后再填青花色釉,再入窑二次或三次入窑烧制。工艺复杂尤为难得。因为釉色白而莹润犹如白糖,故被后人称为“甜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楼梦》里话茶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ldl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