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典老师《跃迁》,看到关于知识晶体与问题树的讲解,顿悟一个道理。
知识晶体是人脑子中对事物的概念。当一个人脑子里有足够多的概念,思考问题时,会把这些概念相互链接,产生认知。问题树是面对问题而提取的知识晶体,这些知识晶体再次链接就会产生答案。一个人认知,不仅取决于脑子里有多少清晰准确的知识晶体,也取决于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对问题所链接知识晶体的整合能力。也可以理解为对基本概念掌握的多少与清晰程度,以及面对问题时产生链接并快速整合能力的强弱。
古典老师讲的知识晶体和问题树,是两套网络,知识晶体网络是基础,问题树网络是选择。没有问题的时候,看知识晶体有点像考试的死记硬背,就是问什么看你知不知道的模式,这种模式的答案一般是唯一的。可是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切事物都是可变的,问题和答案也都是在瞬时万变,这个时候问题树发挥作用就大了。其实在这种充满变化和不确定的情况下,我们并不是在找一个确定答案,而是在不断变化问题和答案的同时,去得到一个更好的结果。
只有足够多的知识晶体,提不出好问题,永远也只能在低层次徘徊,看那些死读书、读死书的人,就会明白为什么有人“懂那么多道理,仍过不好这一生”。
只有好问题,但没有足够多的知识晶体储备,好问题也只能是好问题而已。想想那么多人悔不当初,不是以前没想过,但就是想了没做的事情才会后悔。我每次看到这样的人都会想,以这样的心智即使再来一次也许会是比现在更差。
有了知识晶体和问题树的概念,不仅会想,那决定这两个概念相链接的又是什么呢?我认为是脑系统。人如果局限在问题树和知识晶体里,那就很难有突破,会限入僵化或自以为是,也可以描述为用一种模式过一生。
所以,真正的思考是在问题之外,能把人拨出局限,不断迭代升级。在这样一个迅速变化的时代,成长必须不断迭代升级,就像电脑系统需要不断升级更新一样,否则只会被淘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