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时4小时21分看完了这本书。看过余华写的《活着》以悲剧结尾,幸好《许三观卖血记》不是悲剧结尾,否则我又要难过一天了。许三观一次又一次卖血为家庭渡过难关,每次都不是为了自己,只有最后一次,但是到了最后一次为了自己——想吃一次炒猪肝而卖血的时候却不要他的血了 ,他难过的哭了,以后家里遇到灾难了怎么办?她的几个儿子已经娶妻,生活独立,二老没有什么压力了。听到父亲在外面哭,儿子认为他丢人现眼,却不关注父亲的需求和情绪,只有许玉兰为他出头,带他去吃了他想要吃的炒猪肝和黄酒。
这本书中我学的东西挺多的。首先,“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是他自己。只有夫妻才是彼此的依靠和最亲的人,孩子终究会有他自己的人生,他终究要离开父母,走向不同的人生和远方。”试想当你老了,孩子们在不同的地方有工作,而你们生病了,陪伴照顾彼此最多的也是伴侣。所以,夫妻关系才是一个家庭的核心而不是亲子关系。中国家庭中,总是以亲子关系为核心,而忽视了经营夫妻关系,最终夫妻俩渐行渐远,而孩子在这其中得不到坚强的爱,母亲也会把对丈夫不满的情绪压力施加给孩子,最终就是一个家庭的不幸福!
第二,余华的语言平实,幽默。从中传达的丰富情感如涓涓细流,温柔慢慢却令人舒服。这样的文章,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每一句话都在传情达意,都有他的意思。这本书中,还原了那个艰苦年代人们的艰苦生活,还原了人们那时候愚昧的认知和思想。
第三,一个乐观开朗有爱的爸爸是孩子的福气。在文革饥荒的时候,一家人吃不上米,只能喝稀稀的玉米粥,一家人苦极了。许三观在晚上睡觉的时候给一家人做了美味佳肴,那个场景读来甚是感动。于平淡艰苦中见真情,苦中作乐的坚强精神令人感动。
第四,做人不要太绝,保持善良。何小勇和许玉兰和许三观的关系简单又复杂。人们都说一乐不是许三观的孩子,许三观后来也认为不是,也在实际行动中追逐过一乐,而何小勇和其妻子也不要一乐,还给他脸色和难听的话,三人之间闹了很多的不愉快,也可以说是仇恨。父子情深,最后一乐,许三观,许玉兰还是一家团圆了。何小勇出车祸,需要亲儿子——一乐叫魂,许三观和许玉兰抵着脸面让一乐给何小勇叫魂,这里体现了许三观的善良。种什么因得什么果,种善良的因得好报的果,后面一乐得了肝炎,许三观去了很多地方借钱,最后是何小勇妻子给他们借的最多。你的善良一定会被好好安放!
网友评论